编辑|王晓旭
“我们已经厌倦了漫威宇宙的那些绝对正义理念,而且那些破铜烂铁看了那么多年了也烦了,第一次感受到中国的动漫有那么冲击力的地方!”看完《哪吒2》后,几个外国人对留学生倪泽安说。他们还练习说“我命由我不由天”练了一下午。
谈及最喜欢的角色,几个外国人觉得申公豹挺吸引人的,屠城时他救了哪吒父母是出乎意料的。他们给无量仙翁起名叫Mr.Peach,说他像个会说话的桃子。而当问及谁最好看,他们一致认为最帅的是敖丙的爸爸敖光,最美的是他姑姑敖闰。
《哪吒2》2月12日在北美超前点映,2月14日首映。哪吒闹海出海了!在华人聚集的地方,点映前两天一票难求。据了解,现在拍片量上去了,买票很容易。那是不是收到好评就算出海成功?《哪吒2》到底有多少国外受众?
一、为何《哪吒2》深受好评?
正如前述几个外国人所说,影片突破了正邪对立的传统框架,每个人物背后都有自己的无奈:申公豹的"恶"源自千年修炼中累积的身份焦虑,其"豹身修得仙骨,却难改妖族印记"的生存困境,折射出现代社会边缘群体的身份认同危机。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洪汎认为,“《哪吒2》把讲述的视角挖得非常深,把人物的前因后果都给你讲得明明白白。你可以爱他,可以恨他,但是无论是爱还是恨,其实都激发了观众对角色的情感投入。”
而从出海的层面来看,这种对善恶人性的触碰可以引发人类共通的情感共鸣。洪汎说:“从《哪吒1》开始,它就能够抓住一个非常好的受众心理‘我命由我不由天’,人物塑造清晰,跟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吻合,在内容上就成功了一半。”
虽然让申公豹长毛、束缚龙族和千万海妖的铁锁链等后期制作精良,高完成度的工业化制作让作品增色不少。但是洪汎认为,并不是技术层面达到一种极致就可以大获全胜,很重要的还是内容。
在纽约的独立制片人张誉文与洪汎的观点不谋而合,她说,“像《卧虎藏龙》、《功夫》这些出海成功的影片也是在好好讲故事、讲人性。把精神传达出来了,而人性最终是相通的,不管是世界哪个角落,人都会为那些侠义精神动容。”
二、《哪吒2》出海算成功吗?
从口碑的角度来看,很成功。与国内出海的影片相比,也很成功。但是《哪吒2》的海外征程却显露出中国电影全球化传播的深层困境。
为什么这么说?
《哪吒2》散场后出场观众 (拍摄:孙荃 ,纽约时间:12.13日凌晨0点45分,地点:AMC 34th Street
从多方证实,《哪吒2》在海外关注度不高,且外国观众很少。倪泽安说“几乎都是中国人来捧场的”,留学生Alen同样觉得“没啥外国人”。
虽然《哪吒2》在纽约时代广场、部分地铁进行宣传,但是覆盖面有待提高。而且社交媒体上的宣传曝光率很低。据多位受访者透露,《哪吒2》在海外的宣传很少,很多华人都是通过国内的社交平台或国内朋友推荐才知道这部影片的。在纽约的制片人孙荃指出:“宣传片的曝光率较低,未能形成广泛传播。”
在洛杉矶的电影制片人韩秋萍认为,一些主流媒体的报道也只是停留在票房层面,而不是电影本身。而单纯靠口碑很难吸引外国观众走进影院观看中文电影,尤其是考虑到美国人不爱看字幕的习惯已经很久了。
电影发行工作室Dylan's Studio的创始人雷诺表示:“称《哪吒2》出海成功为时尚早,《哪吒2》需要开发当地市场,仅靠华人市场并不能支撑巨大的票房成绩。”
三、如何俘获更多海外观众?
虽然纵向对比来看,《哪吒2》已经创造了不菲的成绩。比如在北美总数突破700间,仅预售票房就超越了近20年华语片首周末票房,在美国预售上座率达90%以上。在澳新地区,排片总数突破116间,斩获近20年华语片点映票房冠军。
截至发稿前,《哪吒2》北美地区票房达到830万美元,澳新地区票房达到229.9万美元。对于出海的影片来说,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但前述《哪吒2》在北美地区外国观众少,关注度低也是事实。可见,华语电影打开海外市场多么不易。
张誉文指出,在好莱坞霸权的影响下,不止中国影片,印度、泰国、法国、西班牙电影等,都很难真正打开海外市场。
如何真正打开海外市场,俘获更多海外观众?
洪汎表示:“首先是文化自信,方方面面的自信,中国各领域出海已形成一定格局,打下了很厚的基础,为文化输出铺好了路。其次要把握住内容本身,虽然动画和电影是新兴的艺术门类,但是一定要抓住最核心、最基础、最精髓的东西,就是中国小说、戏曲、戏剧、诗歌等传承下来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三是要抛弃前面三四十年某些动画被同质化的现象。在视听语言上,能不能找回类似《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这种原汁原味中国人的东西。”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打造IP 生态很关键。韩秋萍认为出海主要还是得靠持续性的IP,张誉文说:“中国的片子,无非就是那几个IP,可以深挖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
雷诺表示,要多交流,《大红灯笼高高挂》、《让子弹飞》等作品的摄影师赵非,在90年代末担任过多部伍迪·艾伦作品的摄影师,这种级别的交流是前无古人的,未来电影圈一定不能固步自封。
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打造IP、多加交流,也许可以为中国电影出海输送一些能量。也正如导演饺子所言:“动画是一辈子的事业”——中国电影的全球化征程,亦需以“死磕精神”书写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