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的广阔天地里,总有一些人以独特的方式探索与传播着知识。马晓晨,这位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用他的热情和才华,在科研与科普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的舞台上,马晓晨以《盐湖中的小仙女》为题,生动描绘了盐湖卤虫的奇妙世界,不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还荣获了一等奖。他讲述的“仙女虾”,在盐湖这一“生命荒漠”中优雅地游弋,仿佛为这片荒凉之地赋予了生命。
马晓晨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却充满了创意与激情。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读研期间,他就将地质学的探索精神融入音乐,创作了歌曲《地质人》。这首歌曲不仅记录了他的学习经历,更传递了地质工作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音乐,对马晓晨而言,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是一种科普的手段。他从小自学吉他,对音乐的热爱从未减退。为导师创作的《我和我的老师》在全国校园歌曲创作推广活动中获得了优秀作品奖,更是让他看到了音乐与科普结合的无限可能。
入职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后,马晓晨的科研工作更加深入。他所在的团队致力于盐湖钾、锂资源的调查,通过岩芯钻探、同位素分析等手段,揭示盐湖的成矿机制和资源分布规律。这些野外科学考察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科研成果的来之不易。
面对盐湖这一神秘而复杂的自然奇观,马晓晨没有选择沉默,而是用更加生动、幽默的方式,将科研成果讲给更多人听。在2024年中国科学院科普讲解大赛中,他以《你好,我是光卤石》为题,再次展现了他在科普讲解方面的才华,再次荣获一等奖。
马晓晨的故事,是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生动写照。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科研成果不仅可以被做出来,更可以被讲出来、唱出来。在他的努力下,盐湖的奥秘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变得生动有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探索、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