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历史性的变革,2025年将成为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中国空间站不仅会继续执行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的常规任务,还将迎来两款全新的货运飞船,标志着中国空间站的组合体构造模式将迎来全面升级。
据悉,这两款全新的货运飞船分别是昊龙货运航天飞机和中国轻舟货运飞船。昊龙货运航天飞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所自主设计研制,是一款带翼可重复使用的商业航天飞行器,旨在执行低成本的空间站货物运输任务。其长度达到10米,宽度为8米,总重量不超过现役天舟货运飞船的一半,但货物装载能力却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款航天飞机将利用朱雀三号新一代可重复使用火箭进行发射,朱雀三号火箭箭体直径4.5米,一子级设计复用次数不少于20次,预计将在2025年进行首飞。
与此同时,中国轻舟货运飞船也将亮相。这款货运飞船采用一体化单舱构型,提供27立方米的空间,可运载1.8吨至2吨的货物。其发射任务将由力箭二号中型液体运载火箭承担,力箭二号火箭具备太阳同步轨道、近地轨道、转移轨道发射能力,将成为我国低成本货运飞船、卫星互联网组网、空间科学卫星发射以及深空探测任务的重要运载工具。按计划,力箭二号将在今年9月进行首飞,并搭载轻舟货运飞船进入太空。
这两款全新货运飞船的加入,将极大地增强中国空间站的货物运输能力,为空间站的各类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提供更加充足的资源保障。这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将执行更多元化的任务,还将进一步提升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
中国空间站的升级计划远不止于此。未来,中国空间站将从最初的3舱位升级到6舱位,基本构型也将由“T”字型升级为“十”字型。这一升级不仅将增加舱位段,更将在功能上实现大幅提升,包括上行多个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实验装置,扩大应用规模,满足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新需求。同时,还将升级航天员在轨防护锻炼、饮食、卫生等设施设备,提高航天员在轨生活的舒适度。
中国空间站还将变成一个“太空母港”,在新舱位的扩展下,实现伴飞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在有需求时,新舱位可以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位对接,单独执行太空任务,进一步提升中国空间站的灵活性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事实上,中国空间站的升级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在2024年下半年,我国已经完成了充气式太空舱的测试工作。这是一种由柔性蒙皮复合而成的多功能新型密封舱,发射时处于压缩折叠状态,入轨后充气展开。未来,这种充气密封舱将用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上,开展更多的实验项目,为中国空间站的升级计划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