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本名为DeepSeek的人工智能系统在科学界引发了广泛关注。该系统被设计用于深度解答科学问题,其表现引发了众多科学家的兴趣与讨论。为了测试DeepSeek的能力,几位科学家受邀先行体验,随后,知名古生物学家苗德岁教授也加入其中,向DeepSeek提出了两个生物学界的经典难题。
“如何科学地定义生命?”以及“‘适者生存’是同义反复吗?”这两个问题,长久以来在生物学界争论不休,涉及大量文献与复杂理论。苗教授表示,选择这两个问题,一方面是为了给DeepSeek一个展示信息处理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对其深度理解和创造性思维的考验。
DeepSeek迅速给出了详尽的解答,展现出了其在速度和信息整合方面的优势。苗教授对DeepSeek的表现给予了肯定,但也指出了其局限性:“AI在想象力和思维创造性方面还无法取代人类。比如,它可能能写出符合格律的古诗,但缺乏真正的生命力和情感。”
除了科学问题,苗教授还与DeepSeek探讨了热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生物学元素。在电影中,太乙真人选择用莲藕为哪吒和敖丙重塑身体,DeepSeek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莲藕的结构特点到其在神话中的象征意义,给出了长达千字的解读。其中,莲藕的中空多孔结构、再生能力以及细胞分化能力,都被巧妙地与哪吒和敖丙的“重生”和“全能性”相联系。
苗教授对DeepSeek的这次“跨界”表现也给予了赞赏,认为AI作为一种工具,确实可以为人类的思考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但他也强调:“不要迷信AI,我们必须比AI更聪明,才能更好地利用它。”
在测试的最后环节,DeepSeek还被要求仿照苗德岁教授的创作风格,写一篇《生命是什么》的导读。经过深度思考,DeepSeek交出了一篇兼具科学性、文艺性和趣味性的短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生命的美妙与神秘,从三叶虫到恐龙,从DNA到深海热泉,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跨越46亿年的时光之旅。虽然DeepSeek在字数上出了点小差错,但其对苗教授风格的把握和文章内容的构思,仍让人眼前一亮。
苗教授本人在《生命礼赞:追寻演化的奥秘》开篇中,也曾对“生命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过探讨。他认为,生命的定义至今都没有公认的答案,从生物学到哲学,都有无数的解读和看法。DeepSeek的出现,或许能为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