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春节档期,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成为了绝对焦点。这部由光线传媒主导的作品,票房成绩斐然,截至2月14日,已突破101.88亿元大关,不仅刷新了中国影史票房纪录,还成为亚洲首部票房破百亿的影片,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6名,与《复仇者联盟4》和《星球大战7》等好莱坞大片并驾齐驱。
随着《哪吒2》的票房大卖,光线传媒的股价也迎来了暴涨。自2月5日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开始,光线传媒的股价连续8天录得6个涨停板,累计涨幅高达264%,成交额超过90亿元。市值从节前的280亿元飙升至1019亿元,一跃成为A股传媒板块的市值领头羊。这一股市奇迹,无疑是由《哪吒2》创造的票房神话所带来的直接效应。
影片自1月29日上映以来,票房势如破竹。上映8天5小时后,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上映10天后,便超越了《复仇者联盟4》的北美票房,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亚军。据预测,该影片的总票房有望达到160.3亿元,有望冲击全球影史前五的宝座。这样的票房表现,无疑为光线传媒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光线传媒凭借《哪吒2》的出色表现,实现了业绩的大幅提升。影片上映的前7天,便为公司带来了约9.5亿至10.1亿元的营收,远超2022年全年营收7.55亿元的记录。若《哪吒2》最终票房能达到160亿元,光线传媒的净利润或将超过17亿元。盲盒等衍生品的热销,也为公司的业绩增添了助力。
在这场资本狂欢中,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的身家也水涨船高。他持有的35.53%股权价值从节前的约100亿元激增至358亿元,短短7天内实现了惊人的增长。然而,市场的狂热背后,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光线传媒于2月13日发布异常波动公告,强调公司经营正常且无重大未公开信息,这一举动引起了投资者的警觉。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中国动画工业化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光线传媒构建“中国神话宇宙”的重要一步。公司通过AI技术提升动画制作效率,计划每年推出2-3部动画电影,并正在开发《三体》电影,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部分分析师认为,若光线传媒能持续推出IP衍生品,打破“项目制”的估值限制,有望向迪士尼模式迈进。
尽管《哪吒2》的火爆表现为光线传媒带来了股价与票房双丰收,但资本市场对影视行业仍持审慎态度。单一爆款难以支撑行业的全面回暖,需要更多优质作品的推出才能保证持续增长。短期内,《哪吒2》在海外市场的发行及衍生品的热卖或将为光线传媒带来新利润增长点,但长期来看,还需检验其IP运营与内容的持续生产能力。
投资者在关注光线传媒的股价与票房表现时,也需警惕其可能面临的多重风险。包括估值泡沫的隐现、票房预测的不确定性、竞争加剧的压力以及政策监管的风险等因素,都可能对公司的业绩与股价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