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酒业正步入一个既蕴含机遇又面临挑战的2025年,这是江西酒业流通协会官方媒体《江西酒市》近期发布文章中的观点。
据文章披露,江西白酒市场多年以来始终徘徊在150亿元左右的规模。在这片市场中,曾被誉为“赣酒之王”的四特酒,其销售额从昔日的辉煌时期——50亿元,大幅下跌至如今的15.08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过去的十年间,四特酒已基本丧失了对江西本土市场的控制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曾经的王者跌落神坛?在全新的白酒竞争格局下,江西白酒市场是否会迎来新王的诞生?
四特酒的辉煌岁月可追溯至2012年,当年其销售额突破50亿元大关,占据了江西省内白酒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自2013年起,来自周边省份的白酒品牌纷纷涌入江西市场,逐渐侵蚀了四特酒的市场份额。
据相关报道,到2022年,四特酒的销售额已缩水至20多亿元。而在《2024宜春百强民营企业榜单》中,四特酒2023年的营业收入更是降至15.08亿元,这意味着四特酒在江西省内的市场份额已降至约10%。
战略上的领导缺失和战术上的市场要素不足,被业内视为四特酒近年来业绩下滑的关键因素。酒类分析师蔡学飞指出,由于产品创新滞后和市场营销策略保守,四特酒自2012年起接连错失品牌高端化、产品结构升级以及全国化发展的良机,最终导致品牌形象受损、渠道萎缩以及销量下滑。
在天猫四特酒旗舰店上,其产品线的价格跨度极大,从80元左右到2580元左右不等,这种定价策略或许使得四特酒的品牌定位变得模糊,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
早在2009年,四特酒推出了东方韵系列产品,这一系列一度成为四特酒的主力军,助力其跃升为白酒区域性龙头品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韵系列等老产品逐渐老化,而天工系列等新产品在高端化道路上又遭遇阻碍,这无疑限制了四特酒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产品和营销的老化,四特酒的渠道模式也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王传才专家指出,过去十年间,白酒的传统渠道和电商渠道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而四特酒仍沿袭传统渠道模式,导致其渠道动力减弱。同时,在品牌传播方面,四特酒也几乎未能进行有效的品牌推广活动,品牌影响力逐渐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江西省内白酒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除四特酒外,李渡酒业的迅速崛起成为四特酒的一大挑战。据珍酒李渡2024年中报显示,截至当年6月30日,李渡酒业的收入已达到6.75亿元,同比增长37.88%。李渡酒业的增长得益于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如围绕“申遗”打造的文化牌和沉浸式的酒旅体验。
企业高层的缺位也是四特酒近年来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廖昶作为四特酒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自2016年起远赴海外,导致公司失去了行业复苏期的关键领导。在此期间,四特酒的营销组织经历了激烈动荡,包括核心营销高管的离职和中层营销骨干的跳槽,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在产品质量方面,四特酒也曾遭遇过挑战。据报道,2019年四特酒因甜蜜素超标问题被曝光,这无疑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了进一步的打击。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业内人士认为,四特酒仍具备历史、文化、区位、品牌以及消费者基础等优势。只要能够渡过当前的调整周期,其发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然而,在江西省150亿元的白酒市场中,是否会迎来“新王换旧王”的戏码,还需看四特酒能否认真审视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