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宠物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这一现象尤为显著地体现在宠物数量的激增上。据宠物市场白皮书最新数据,至2023年底,中国宠物总数已突破1.2亿只大关,这一数字与日本总人口相当,并首次超越了国内4岁以下婴幼儿的数量。高盛预测,至2030年,中国宠物数量或将接近婴幼儿数量的两倍,宠物市场潜力巨大。
过去,宠物经济的繁荣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然而,近年来这一趋势正悄然变化。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尽管70%的宠物主人仍居住在一二线城市,但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宠物主人占比已从21.8%显著提升至30%,增幅高达8.2%。相比之下,一线城市宠物主人占比微增1.4%,二线城市则有所下降。宠物经济的下沉趋势明显。
在县城,宠物已成为街头巷尾的常见景象。公园、街道,随处可见遛狗、遛猫的人群,宠物店、宠物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社交媒体上,关于宠物的讨论和分享在县城“附近”栏目中显著增加,宠物经济在小县城的崛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
县城宠物经济的繁荣,既是经济增长的体现,也是孤独经济的映射。相较于一二线城市,县城居民虽收入水平较低,但生活成本也相对较低,且普遍没有车贷、房贷压力,拥有更多闲暇和可支配收入用于宠物养护。县城独居、留守老人较多,宠物成为他们情感寄托的重要方式。银发一族的加入,进一步推动了宠物经济的增长。
以快手电商为例,2024年上半年,其宠物行业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超过35%,狗粮、猫粮和宠物零食尤为畅销。值得注意的是,银发群体在宠物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县城青年人口外流,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的宠物消费增长迅速。尽管他们在宠物食品和用品上的消费相对节俭,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亲民的散装粮和白牌粮,但在宠物医疗方面却毫不吝啬,愿意为宠物的健康投入更多。
县城宠物经济的兴起,孤独是重要因素。在一二线城市,宠物已成为年轻群体排解孤独的重要方式。如今,这一趋势正逐渐下沉至县城。随着县城工作机会的减少,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导致独居老人数量增加。空巢老人的情感空白,使得宠物成为他们的重要陪伴。同时,县城年轻人的生育观念转变,宠物陪伴经济逐渐兴起。
与一二线城市相比,县城宠物市场的消费形式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宠物美容和医疗服务上。由于县城活动空间较大,宠物殡葬、宠物社交等新兴业态尚未普及。然而,随着宠物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新兴业态有望逐渐在小县城落地生根。
在宠物选择上,县城与一二线城市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全国范围内宠物猫数量已超过宠物狗,但在县城市场,宠物狗仍更受欢迎。这主要得益于县城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较大,养狗更为方便。品种猫较难养活,且提供的陪伴和情绪价值相对较少,因此并未受到县城老年人的青睐。
随着宠物经济的下沉,县城宠物产业逐渐兴起,为小镇青年提供了更多创业机会。宠物美容师、宠物摄影师等新兴职业层出不穷。尽管目前县城宠物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客单价较低,消费形式单一,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这些新兴产业有望逐渐壮大。
县城宠物经济的繁荣,不仅体现了消费升级的趋势,更是银发经济和单身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宠物成为县城独居人口的家人,当老年人带着年轻人寄养在家中的宠物出门散步时,这场起源于情感需求的产业下沉,正在悄然改变中国的宠物经济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