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宵佳节的前夕,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了新的里程碑。长征八号甲(长八甲)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伴随着轰鸣的引擎声,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长八甲火箭的首飞任务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59次飞行,意味着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增添了一名新成员。
此次发射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吸引了外媒的高度关注。路透社报道称,中国此举意在通过一次发射将更多卫星送入太空,以应对美国卫星互联网公司“星链”在地球低轨道的过度存在。报道还提到,中国今年计划进行多次发射,增加在地球低轨道的卫星数量,以追赶“星链”的步伐。
彭博社则援引《中国日报》英文版的报道指出,长八甲新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追赶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这款火箭将用于为中国庞大的空间互联网网络部署大量卫星。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长八甲火箭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两级半状态液体运载火箭,全箭总长约50.5米,起飞重量约371吨,起飞推力约480吨。该火箭沿用了长八火箭的芯一级和助推器,并配备了新研制的3.35米直径通用氢氧末级和5.2米直径整流罩。火箭的“脑袋”更大,为卫星提供了更大的乘坐空间,使其能够适应更多种类和更大体积的卫星。
长八甲火箭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7吨级,能够覆盖未来主流轨道任务载荷的发射需求。它与长八火箭基本型共同组成了长八系列火箭,形成了太阳同步轨道5吨、7吨级的运载能力梯队,显著提升了我国中低轨道卫星组网发射能力。
在此次首飞任务中,长八甲火箭还首次应用了双余度电静压伺服机构。这一技术结合了电驱动与液压系统的优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响应快的特点,能够适应火箭飞行中的高振动与极端温度环境,显著提高了飞行控制的精度与可靠性。
面对美国“星链”系统的市场先发优势,中国也在积极推进大型低轨星座的建设。去年,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千帆星座”的首批和第三批组网卫星,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据新华社介绍,“千帆星座”预计将在2025年底完成648颗卫星的发射,提供区域网络覆盖;到2027年底,完成一期建设,提供全球网络覆盖;到2030年底,完成超1.5万颗低轨卫星的互联网组网。
中国组建卫星星座的雄心不仅引起了国内的关注,也引发了日本和印度媒体的关注。去年,《日经亚洲》刊文称,中国正在卫星互联网业务领域大力追赶美国,将卫星星座建设列为优先事项,并结合公共和私人部门资源助推卫星生产。中国的“千帆星座”还与巴西和马来西亚达成了合作,未来将向两国提供卫星网络服务。
在太空技术方面,中国也取得了诸多进展。今年年初,中国在激光数传领域实现了首次星地激光100Gbps超高速高分辨遥感影像传输试验的成功。同时,中国科学家还开发了一种新的二进制鲸鱼优化算法(BWOA),可帮助中国卫星对“星链”等巨型星座卫星进行全面侦察。香港《南华早报》形容道,“星链”并不像先前想象的那样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