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长八甲火箭首飞成功,外媒聚焦:中国加速追赶“星链”计划

   时间:2025-02-13 14:22:18 来源:ITBEAR作者:观察者网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元宵佳节前夕,我国航天领域迎来了一次重大突破。2月11日,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甲(简称“长八甲”)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点火升空,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长八甲火箭的首飞任务圆满成功。

此次发射不仅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59次飞行,更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的重要补充,意味着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系列化的进一步完善。这一成就迅速吸引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此次发射旨在通过单次任务将更多卫星送入太空,以此增强在地球低轨道的卫星部署能力,被视为对抗美国卫星互联网公司“星链”在低轨道过度存在的战略举措。报道还指出,中国今年计划进行多次发射,以增加在低轨道的卫星数量,有望与“星链”的卫星数量相媲美,目前“星链”在轨运行的卫星已接近7000颗。

彭博社同样对此次发射进行了报道,援引《中国日报》英文版称,长八甲新型运载火箭将在未来为中国庞大的空间互联网网络部署大量卫星。这一消息标志着中国在追赶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长八甲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全箭总长约50.5米,起飞重量约371吨,起飞推力约480吨。它沿用了长八火箭的芯一级和助推器,但芯二级采用了新研制的3.35米直径通用氢氧末级,并装配了5.2米直径整流罩,为卫星提供了更大的乘坐空间,增强了任务适应性。

长八甲火箭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上的运载能力达到了7吨级,能够覆盖未来主流轨道任务载荷的发射需求。它与长八火箭基本型共同组成了长八系列火箭,形成了太阳同步轨道5吨、7吨级的运载能力梯队,显著提升了我国中低轨道卫星组网发射能力。

此次首飞任务中,长八甲火箭还首次应用了双余度电静压伺服机构,这一技术结合了电驱动与液压系统的优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响应快的特点,能够适应火箭飞行中的高振动与极端温度环境,显著提高了飞行控制精度与可靠性。

面对美国“星链”系统的市场先发优势,中国正积极推进大型低轨星座建设,以实现卫星互联网的全球覆盖。去年以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多次成功发射“千帆星座”组网卫星,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千帆星座”预计将在2025年底完成648颗卫星的发射,提供区域网络覆盖;到2027年底,完成一期建设,共发射1296颗卫星,提供全球网络覆盖;到2030年底,完成超1.5万颗低轨卫星的互联网组网。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将极大提升中国的太空影响力,并对“星链”构成有力挑战。

中国组建卫星星座的雄心不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还激发了日本和印度等国的兴趣。去年10月,《日经亚洲》报道指出,中国正在卫星互联网业务领域大力追赶美国,将卫星星座建设列为优先事项,并结合公共和私人部门资源助推卫星生产。

中国的太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今年年初,我国在激光数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首次星地激光100Gbps超高速高分辨遥感影像传输试验。同时,中国科学家还开发了一种新的二进制鲸鱼优化算法,可帮助中国卫星对“星链”等巨型星座卫星进行全面侦察。

随着中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与中国合作。去年11月和今年2月,“千帆星座”先后与巴西和马来西亚达成合作,未来将向两国提供卫星网络服务。这一合作不仅展示了中国卫星星座的竞争力,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支持和认可。

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体现了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创新精神,更为全球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中国将继续在太空探索领域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人类探索宇宙、利用太空资源作出更大贡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