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苹果与阿里巴巴将携手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本地化AI功能的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消息的传出,恰逢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现身阿里杭州园区,为消息增添了几分可信度。马云此次“视察”的,正是负责AI to C业务的夸克等部门所在的阿里西溪园区C区。
事实上,自去年苹果CEO库克中国行以来,关于Apple Intelligence这项合作将花落谁家的猜测便不绝于耳。在数据隐私与本地化需求的双重考量下,能够提供完整AI+云服务的厂商屈指可数,阿里巴巴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合作尚未最终尘埃落定,但市场对此已反响强烈,阿里巴巴的股价在近日出现了大幅波动。
此次合作,被视为两个“失意者”的联手。苹果失去了全球硬件创新的领先地位,去年第四季度在华出货量更是暴跌25%;而阿里巴巴则面临着电商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困境,其AI转型也因在to B与to C之间的摇摆不定而未能在公众层面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对于苹果而言,这次合作或许能成为其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救命稻草”;而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则意味着其“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转型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在苹果筛选中国AI合作伙伴的过程中,虽然传闻不断,但始终未有确切消息传出。对于销售额持续下滑的大中华区市场,苹果迅速与国内AI厂商敲定合作、加快AI功能落地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腾讯AI进展相对迟钝、百度因技术和隐私问题与苹果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原本看似是阿里成为了苹果的唯一选择,但DeepSeek的横空出世却打破了这一局面。
尽管如此,DeepSeek仍不足以构成苹果选择合作伙伴的理由。一方面,苹果与国内AI企业的接触与评估远早于DeepSeek真正“出圈”的时间节点;另一方面,作为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阿里在大客户服务能力上远优于DeepSeek。在合规性方面,阿里也拥有深谙国内特色的风控体系。因此,从模型能力和自服务能力两方面来看,阿里都更胜一筹。
早在去年,阿里云便多次为巴黎奥运会、春晚等超大型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展现了其在处理高并发场景方面的强大能力。这或许正是苹果下定决心与阿里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数据显示,国内iPhone用户数量已高达2.5亿,Apple Intelligence中文版的上线无疑将是一个亿级的高并发场景,而这正是阿里所擅长的。
回顾阿里对AI战略布局的转变,其与苹果的合作似乎早有预兆。今年初,阿里云成功入选旨在打破英伟达算力垄断的AI服务器芯片互连组织UALink联盟的董事会名单,与早已成为董事的苹果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协同。阿里内部也将原本被打包在to B服务中的通义to C应用进行了隔离,为与苹果的合作做好了准备。
然而,对于阿里来说,与苹果的合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通义应用与夸克这两个代表阿里AI在C端落地的产品如何平衡资源、避免内部竞争成为了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如何集中资源跑出新的AI业务与产品也成为了阿里内部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或许正是马云现身西溪园区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苹果与阿里合作的达成,不同市场也面临着“选边站队”的抉择。对于阿里来说,大客户很可能成为其云业务增长的重要支撑;而对于智能手机厂商来说,电商业务积累的用户行为分析数据则成为了他们端侧AI最为稀缺的能力。因此,在苹果联手阿里通义后,形势或将发生新的变化。
不过,尽管企业需要站队,但科技本身并不需要。阿里巴巴的通义大模型自诞生起便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在各大榜单上始终位居前列。因此,我们无需担忧其战略定力。但需要思考的是,继苹果合作之后,阿里内部能否继续集中资源、不断创新,推出更多优秀的AI业务与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