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这家市值超千亿的内地最大晶圆代工厂,自2024年2月股价触底反弹以来,已实现了超过2.3倍的显著增长。这一强势表现,不仅彰显了其在半导体行业的领先地位,也反映了市场对中芯国际未来发展的高度期待。
通常,在企业股价大涨后,面对新利好消息,部分投资者可能会选择获利了结。然而,中芯国际却并未遵循这一常规路径。其背后,是庞大的智能化、数字化内需市场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2月11日,中芯国际发布了最新的财报公告,全年收入首次突破了80亿美元大关。同时,公司还给出了2025年的业绩指引,预计销售收入增幅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资本开支则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尤为一季度预计销售收入将环比增长6%-8%,这一数据再次超出了市场预期。
受此利好消息影响,2月12日,中芯国际的股价再次高开上涨,涨幅超过3.8%。这一表现,无疑是对其强劲业绩的最好注解。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4年中芯国际实现销售收入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其中,第四季度销售收入再创季度新高,达到22.07亿美元,毛利率也实现了同比和环比的双重提升。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销售晶圆数量的增加和产能利用率的提高。
从地区营收贡献来看,中国市场仍是中芯国际的核心方向。全年来自中国区的收入占比高达89.1%。同时,中芯国际在国际市场也具备了一定的份额,其中美国区和欧亚区的营收占比分别为8.9%和2%,虽然相对较小,但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拓展潜力。
在晶圆尺寸方面,中芯国际12英寸晶圆收入占比持续上升,2024年第四季度已达到80.6%。这得益于公司持续的技术进步和需求驱动。同时,中芯国际还在不断扩大先进制程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除了超预期的营收业绩外,中芯国际还与大唐控股签订了2025年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中芯国际将在未来三年为大唐控股提供包括芯片加工在内的服务。这一合作不仅将进一步巩固中芯国际的市场地位,还将为其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回顾中芯国际的2023-2024年,虽然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3.3%,但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周期性调整的大背景下,这一成绩已属不易。中芯国际坚持看好产业未来发展,持续加大研发和资本开支力度,成功实现了产能的扩张和技术的提升。
展望未来,多家券商对中芯国际的业绩表现持谨慎乐观态度。旺盛的AI需求有望使其经营表现超出市场预期,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淡季效应。同时,美国对华半导体新政的出台也将带来转单效应,使中芯国际从中受益。
作为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的领军者和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中芯国际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随着半导体行业的整体发展,中芯国际有望成为显著受益者,继续引领行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