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ESG年报解读为及价值公司100联合发起的针对各公司ESG报告披露情况的解读专栏。
本文为“三只松鼠”篇。
研究员 | 张子豪
食品安全新标准已实施,三只松鼠却仍在清库存
2月8日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正式实施,该标准明确禁止在面包、糕点等7类食品中使用防腐剂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脱氢乙酸钠)。然而,新规实施首日(2月8日),仍有部分产品被曝含有该成分,包括三只松鼠的两款面包产品。
据报道,在武汉洪山区某门店中,三只松鼠的全麦吐司方方和蛋糕夹心吐司被检出含有脱氢乙酸钠,生产日期分别为2024年11月22日,保质期为3个月(即2025年2月22日到期)。这些产品属于新国标实施前生产的库存。
三只松鼠客服称,产品生产时符合当时的国家标准(GB 2760-2014),并表示已通知相关部门调整配方,后续产品将不再添加该防腐剂。消费者若对已购产品有顾虑,可退换货。
三只松鼠的做法从商业角度看并无问题。在新标准未施行的过渡期,仍按原有工艺制作产品,这些产品是在2月8日之前生产的,属于旧库存。企业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这些库存。而新国标允许企业消化实施前生产的合规库存产品,因此部分2024年生产的含脱氢乙酸钠产品仍在保质期内流通。
但从产品责任的角度来看,三只松鼠有更好的选择。新国标发布于2024年3月,相关部门给企业预留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进行产品的过渡和配方的调整。事实上,多加企业已经提前完成了产品调整,改用天然防腐剂(如蔗糖发酵物、乳清发酵物)或缩短保质期(如从180天减至30-60天),以此来适应添加剂使用标准的改变。
从三只松鼠2023年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表述中,该公司对食品添加剂的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公司已建立涵盖32大类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及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涉及品质指标、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指标、污染物指标及其他类指标共704项的风险指标库。三只松鼠从指标设定层面确保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范管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配备覆盖采购、质量、生产、研发、检测、物流、销售等全链路数十名食品安全员,截至2023年,已顺利落地超50%核心供应商专产专线定量管理,也体现该公司在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上的全面性和严谨性。
因此,三只松鼠此次更多出于清库存的目的,却未能考虑到含有该物质的产品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的影响,也未能在新老标准之间的过渡期及时更改配方。尽管三只松鼠在报告里强调自身参与并推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但在此次响应政策的过程中,三只松鼠稍显滞后。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OEM模式隐患凸显
这已经不是三只松鼠第一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2024年9月,多名消费者投诉在三只松鼠的月饼礼盒、猪肉脯等产品中发现虫子、毛发和发霉物质。有消费者在小红书爆料称“山河揽月”月饼礼盒中存在疑似虫子的异物,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投诉累计达3702条,涉及变质、异物等问题。
另外,根据12315投诉公示,2024年12月25日至2025年2月5日期间,三只松鼠新增54件投诉公示,主要聚焦食品安全问题。
在严控产品质量方面,三只松鼠在报告中披露,无为产业园建立了FSCC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月度流程检查体系,并通过FSSC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自主制造示范工厂100%建立原料、成品预警、内控、国标三级标准管控体系,年度内外部抽检合格率100%。
尽管三只松鼠能保证自身产业园的品控质量过关,但在其OEM(代工生产)模式下,三只松鼠对生产环节的控制力较弱,导致上述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三只松鼠早期通过OEM模式实现了快速扩张,但长期依赖代工也导致品控风险。三只松鼠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仅为0.24%,也意味着三只松鼠对OEM的路径依赖很难在短期内产生实质性变化。
根据三只松鼠2024年半年报,公司采购的OEM产品金额达16.76亿元,占总采购金额的61.39%。若对于OEM产品的品质把控不严格,极有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并将对公司品牌力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