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时间2月11日的黄昏时分,海南文昌发射场见证了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的辉煌首飞,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与此同时,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精心研制的新型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YF-75DA,也迎来了它的首次太空之旅,其意义深远且重大。
长征八号甲火箭采用了独特的两级半设计,由核心一级、核心二级以及两枚助推器协同构成,这一设计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基础。在此次发射任务中,六院为长征八号甲火箭配备了四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两台YF-75DA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以及一套至关重要的辅助动力系统,确保了火箭的顺利升空。
相较于前代长征八号火箭,长征八号甲在运载能力上实现了显著提升。其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了7吨级,不仅运载能力更大,而且运载效率也更高。这一进步将极大地满足我国未来在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的发射需求,成为中国中低轨道发射任务的主力军。
YF-75DA发动机作为新一代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不仅在推力上实现了突破,较YF-75D发动机提升了超过10%,而且在重量上也实现了轻量化设计。这一双重提升,对于提升火箭的有效运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制团队通过优化结构和系统设计,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确保了发动机的高可靠性。
YF-75DA发动机的推力提升并未以增加重量为代价,反而实现了重量的减轻。对于火箭的上面级而言,发动机重量的减轻直接意味着卫星载荷的增加,这对于提升火箭的运载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级优化设计,研制团队大幅提升了发动机的推重比,使我国氢氧火箭的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面对发射任务中复杂的高风险场景,如24小时停放及二次点火等,研制团队通过方案优化,成功解决了低温阀门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问题,为火箭的顺利发射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春节期间,当全国人民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时,试验队员却早已奔赴靶场,为长征八号甲火箭的发射做最后的冲刺准备。
长征八号甲火箭的成功发射,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全体科研人员辛勤付出的结晶。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