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一份关于2025年春节期间的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详细揭示了从1月28日至2月5日期间的消费维权情况。数据显示,餐饮、文化娱乐、电商网购以及文旅出行等领域的维权诉求较为突出。
在为期9天的监测期内,共收集了约1890万条与“消费维权”相关的信息,平均每天约有210万条信息。舆情走势整体平稳,但在2月5日信息量达到峰值,超过250万条。
从信息传播渠道来看,视频类信息占比最高,达到71.88%,其次是微信和网站,分别占9.61%和8.66%。
报告指出,在监测期间共收集到约145万条吐槽类信息,占总信息量的7.68%。这些信息主要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负面评价,是消费维权舆情中的敏感内容。
春节期间,餐饮消费方面的负面信息最为集中,共有56万多条,占吐槽类信息的39.03%。例如,在张家界,有游客爆料称被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联手宰客,两道菜价格高达844元。官方随后介入调查,证实存在宰客行为,并责令涉事饭店停业整顿。
文化娱乐领域同样成为消费者吐槽的焦点,共收集到36万多条负面信息。春节期间,观影、游园等活动增多,票务问题和价格上涨引发了广泛讨论。有网友爆料称,在县城影院遇到了无座票,价格与有座票相同,观影体验大打折扣。
电商网购领域的维权诉求也不容忽视,共收集到21万多条负面信息。春节期间线上购物需求旺盛,但一些优惠规则不清晰影响了消费者体验,同时快递配送投诉也有所增加。有消费者反映,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时遭遇虚假发货,物流信息造假,商家以丢件为由让消费者退款。
文旅出行方面,共收集到20万多条负面信息。从大年初二开始,消费者纷纷外出游玩,但票务问题、游客滞留等问题影响了出行体验。例如,在三亚西岛,大量游客因管理失控而滞留码头,高声要求退票。
针对春节期间消费维权舆情反映出的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应强化AI赋能,建立智慧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同时,应共筑满意消费环境,提高消费维权能力,缩短维权时间,实现投诉便利化、信息透明化、处置快速化。还应升级消费服务,做好风险明示工作,引导消费者避坑,促进行业自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