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酱油品类遇瓶颈,品牌如何破局寻新增长?

   时间:2025-02-08 18:32:50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酱油,作为调味品行业的传统巨头,近年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随着市场的日益饱和,各大品牌纷纷寻求突破,从基础的生抽、老抽扩展到零添加、鲜味、减盐等多种类型,创新空间看似逐渐缩减。

海天味业,作为行业内的领头羊,其动作尤为引人注目。近期,该品牌在一系列线下快闪活动中携手MG CAFE推出限定酱油咖啡,不仅宣传了新品,还科普了酱油知识,成功吸引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此番跨界尝试,虽显大胆,却也展现了品牌对创新的执着追求。此前,海天味业已与湖南卫视联合推出《酱油是什么》纪录片,并在品牌酱油博物馆中展示了酱油咖啡和酱油冰淇淋等跨界产品,尽管这些产品的未来销售前景尚不明朗。

然而,创新之路并非坦途。海天味业虽通过跨界新品拓展了市场空间,但这些品类同样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咖啡市场为例,尽管规模持续扩大,饮用场景日益日常化,但竞争同样白热化。跨界产品初期或许能凭借独特性吸引部分消费者,但长期来看,如何在常规市场中站稳脚跟,仍是品牌需要深思的问题。

酱油行业的焦虑不仅体现在创新上,更反映在业绩上。尽管海天味业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有所回升,但相较于2021年前的增长水平仍有差距。千禾味业,凭借零添加概念在“科技与狠活”风波中快速崭露头角,但随着赛道拥挤,也陷入了增长困境。中炬高新核心产品酱油的增速同样不容乐观。

销量天花板的逼近,让酱油品牌倍感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酱油销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增长后,已呈现回落趋势。人均酱油需求量的下降,以及调味品行业复合化的趋势,使得酱油在烹饪场景中的消费被挤压。小型餐饮店经营困难加剧,导致餐饮渠道采购量下滑,对酱油销量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面对困境,一些品牌选择降价促销以刺激销量。然而,频繁促销和价格战虽能在短期内带来销售增长,但长期来看,可能会降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价值。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市场对于价格敏感,但并不意味着会牺牲品质。尤其是对于酱油这类刚需品,品牌更应注重“质价比”。

相比之下,一些品牌选择深耕酱油品类,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和烹饪场景。根据《2023酱油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不同人生阶段对酱油的需求各异。品牌可以推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酱油产品,如便携小瓶包装适合学生党和上班族,适合不同菜系的酱油则能满足家庭主妇和烹饪爱好者的需求。中老年消费者则更偏爱传统风味或强调健康和营养的产品。

健康化趋势同样不容忽视。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引领下,调味品行业纷纷推出更具健康属性的产品。减盐减钠成为众多品牌迈向健康化的重要一步。同时,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既具备减盐特点,又具备有机、零添加的酱油产品。然而,也有一些品牌将健康作为噱头,需要消费者仔细甄别。

在众多酱油品牌遭遇增长瓶颈之时,凭借松茸调味品起家的新兴品牌却快速崛起。该品牌主打健康和“0添加”,正好符合市场需求,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目光。随着头部品牌以及中小入局者越来越多,松茸调味料市场蛋糕正在被做大。这也将推动品牌进一步深入研发以松茸为主的酱油产品,为市场带来更多健康选择。

国内市场进入存量博弈阶段,一些品牌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日前,某品牌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以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海外酱油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以及众多连锁餐饮品牌的出海,为酱油品类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然而,国外各国食品标准不一、口味偏好等限制,也使得品牌在出海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面对发展颓势,酱油品牌需要深耕品类、顺应健康化趋势,以提高产品力的方式打造竞争壁垒。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