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拟在港股市场挂牌上市的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星宇航”)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家专注于卫星技术及相关服务的公司,尽管近年来营收有所增长,但累计亏损已超过4.4亿元,与此同时,其董事长兼执行董事陆川的薪酬却在逆境中持续增长,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对其财务状况及薪酬制度的广泛讨论。
根据国星宇航的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别实现了1.77亿元、5.08亿元和2.37亿元的收入。然而,其净亏损却在逐年扩大,从2022年的9090.7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1.39亿元,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额更是达到了2.14亿元。尽管公司在收入方面有所增长,但经营成本和研发投入的快速增加,使得亏损规模不断扩大。
国星宇航在招股书中表示,持续亏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卫星及相关服务的毛利率波动较大,另一方面则是公司正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需要大量投资于研发、发射AI卫星、提升算法及算力、拓展客户及关系、吸引人才等方面。尽管这些投资暂时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但对公司未来在快速增长的卫星市场中把握机遇至关重要。
从业务构成来看,国星宇航的收入主要依赖于星基解决方案业务,该业务在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贡献了58%、90.7%和81.5%的收入。这表明公司对卫星技术和服务的高度专注,但同时也暴露了其业务模式的单一性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毛利率方面,国星宇航的整体毛利率波动较大,报告期内分别为25.4%、14.0%及25.9%。具体到业务层面,卫星及相关服务的毛利率波动更为剧烈,2023年甚至达到了-107.1%,这在行业内极为罕见。相比之下,同行业的星网宇达和中国卫星在2023年的毛利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国星宇航对此解释称,卫星业务成本高,包括高材料费用和昂贵的发射服务成本,但随着公司转向更高效的卫星群组服务模式,毛利率预计将逐渐改善。
然而,在公司持续亏损的背景下,董事长兼执行董事陆川的薪酬却逆势增长,引发了广泛争议。2022年,陆川的薪酬为1361.1万元,2023年降至1017.4万元,但2024年前三季度却同比增长了41.83%,达到864.6万元。相比之下,其他高管的薪酬在同一时期内明显低于陆川。陆川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股票期权和奖金等,其中2024年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股票价值的回升。
国星宇航在招股书中并未给出陆川薪酬显著高于其他高管的合理解释,这也引发了公众对公司薪酬制度的质疑。在航天行业,业绩挂钩的奖金计划并不罕见,但国星宇航尚未公布详细的业绩挂钩奖金计划。鉴于当前的争议,公司应借鉴其他航天企业的策略,设立更公平和激励性强的薪酬体系。
陆川博士作为国星宇航的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拥有丰富的人工智能、航天及通信工程研究经验。然而,在公司持续亏损的背景下,其高额薪酬无疑加剧了公众的质疑。国星宇航在国内外航天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尽管其在AI卫星方面的技术创新值得称道,但持续的亏损和高成本结构仍然是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星宇航需要在保持创新驱动力的同时,优化成本结构、调整业务模式、实现收入多元化,并在高管薪酬分配上表现出对公司整体发展的责任感。尤其是在拟上市的关键时刻,如何处理这些挑战将直接影响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公众和投资者都在密切关注着国星宇航的未来发展,期待其能够走出困境,实现稳健的盈利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