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汽车近日宣布对其全球车型命名体系进行重大调整,这一决定距离一汽奥迪宣布“全新奥迪A6L不参与新命名规则改名”仅过去四个月。此次命名体系的变革,标志着奥迪“奇偶数”命名规则的终结,回归到了更为传统的命名方式。
根据奥迪官方2月3日的发布,新的命名体系中,字母A和Q将继续代表低地板和高地板车型,而数字(1至8)则用于明确分类,与动力系统类型脱钩。全电动车型与内燃机车型可以共享相同的字母和数字组合,通过车身样式(如Avant代表旅行车、Sedan代表三厢轿车)和动力系统代码(如e-tron代表电车)来进一步区分车型和变体。
奥迪汽车公司销售与营销管理委员会成员马可·舒伯特表示,新的命名法旨在为全球客户提供直观的产品组合定位,使车型名称能够一眼看出其尺寸和定位。这一变化,实际上是对奥迪在“奇偶数”命名规则之前传统命名方法的一种回归。
回顾2023年,奥迪曾推出“奇偶数”命名规则,偶数系列车型如A4、A6、A8与“e-tron”结合,成为纯电专属;奇数系列如A3、A5、A7则继续配备传统内燃机。然而,这一规则在实际应用中引发了混乱,特别是在中国市场。
例如,原本计划作为A4换代车型的奥迪A5L,在新命名规则下与进口A5和上汽奥迪A5L产生了命名冲突,导致客户和经销商普遍反馈认知混乱。奥迪全球用户体验实验室的数据显示,新命名规则实施后,经销商端咨询量激增42%,其中23%的消费者表示“看不懂车型关系”。
面对这一挑战,奥迪选择了回归传统命名体系。这一决策背后,是合作伙伴、经销商以及消费者态度的共同影响。马可·舒伯特指出,这一决定是经过深入讨论的结果,同时也符合客户的愿望和国际经销商的反馈。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的反应似乎成为了奥迪全球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在奥迪全新一代燃油版A7发布之前,该车型已恢复名称为A6,而一汽奥迪此前也已官宣将保留“A6L”这一经典命名。
此次命名体系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奥迪在电动化道路上的退缩。相反,它揭示了奥迪在新任CEO高德诺·多尔纳的带领下,正在加快变革的步伐。高德诺上任后,奥迪在电动化、智能化以及中国市场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电动化策略上,高德诺表示奥迪仍计划到2033年逐步停止在欧洲和北美销售内燃机车型,但将在新一代全电动车型、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做好定位,展现出更灵活的身段和决策能力。
同时,奥迪也在智能化方面发力,任命Geoffrey Bouquot为董事会成员,负责软件开发,以加快开发速度和对软件的明确关注。在中国市场,奥迪同样进行了高层人事调整,旨在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尽管命名体系的回归或许能够扫除大众认知的障碍,但奥迪能否在产品销量上取得突破,仍需时间检验。2024年,奥迪的全球销量和在华销量均出现下滑,面对这一挑战,奥迪计划通过推出新产品来改变现状。据高德诺透露,2024年和2025年,奥迪将推出20余款新车型,包括多款新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