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核聚变能取得突破,“核聚变灯”有望在五年内点亮

   时间:2025-04-27 12:46:58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能源领域的探索中,核聚变能作为潜在的“人类终极能源”正逐步成为焦点。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在“好望角科学沙龙”活动中透露了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预计到2027年,中国将建成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并有望在未来五年内点亮第一盏由核聚变驱动的灯。

李建刚院士的这一预测不仅揭示了核聚变能发展的加速步伐,还强调了其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性。核聚变能作为一种绿色、安全且几乎无限的能源,被视为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李建刚指出,中国磁约束聚变能的发展将遵循从技术实验装置到聚变实验堆、再到工程示范堆和聚变能原型电站的路线图。他透露,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的方案设计已经启动,目标直指建设全球首个聚变示范电站。

在“好望角科学沙龙”的活动中,核能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技企业创始人以及投资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核能双擎:裂变与聚变的协同创新”展开了深入探讨。活动前两期已经聚焦了量子计算和RISC-V芯片,而此次聚焦核能,无疑体现了这一领域在当前能源转型中的重要地位。

在圆桌交流环节,李建刚院士进一步提到,尽管核聚变能发电的稳定实现尚需时日,但所有清洁能源技术都值得我们大力发展,包括核裂变技术。他预计,到下世纪末,人类社会将完成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而在这个过程中,核聚变技术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了核聚变能外,核裂变技术中的小型堆也备受关注。田佳树在沙龙上发表了《核能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的主题演讲,他强调,安全、高效、规模化发展的核电技术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在“双碳”目标下,核电被视为替代煤电的最佳选择。他指出,尽管煤电在我国电力装机中的占比已降至40%以下,但由于风光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全国60%左右的发电量仍依赖煤电。因此,核电在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田佳树还提到,全球核能装机预计到2050年将突破11亿千瓦,其中小堆将占核电总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小堆因其建造周期短、体积小功率大、单机投资低以及厂址适应性强等优点,在数据中心供能、园区综合能源供应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他预计,到2030年左右,中国将完成小型堆核电站的商业示范。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也表示,小堆与可控核聚变的协同发展将成为人类能源革命的“双引擎”。这种双轨发展策略既着眼于当前的能源需求,通过小堆实现核能的安全发展;又投资于未来,依托可控核聚变打开“无限能源”的想象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政策的协同、耐心的资本以及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将共同推动核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好望角科学沙龙”作为由中科创星发起、旨在推动未来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系列活动,将继续围绕人工智能、光子科学、生命科学等前沿技术领域组织相关活动,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搭建跨界交流的平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