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海博思创上市后储能征途:挑战与机遇并存

   时间:2025-02-07 13:23:25 来源:钛媒体APP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双碳”目标与新能源革命的双重驱动下,电化学储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热点。北京海博思创,这家自2011年创立的储能企业,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了从数亿元营收到近百亿规模的飞跃,并于2025年初成功登陆科创板,其成长速度令人瞩目。

海博思创的崛起,离不开其对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的深耕细作。通过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公司在电芯选型、系统安全策略及智慧运维等方面建立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赢得了包括大型电力央企在内的众多客户的信赖。这些客户将海博思创视为技术合作伙伴,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推动了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

然而,在行业繁荣与资本热捧的背后,海博思创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随着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公司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20年的三成多降至2023年的不到两成。这主要归因于储能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电芯成本波动以及销售价格的下调。公司对单一电芯供应商的依赖度过高,尤其是宁德时代在其采购量中占比高达八至九成,使得公司在电芯价格波动中难以有效对冲风险。

客户结构的高度集中也是海博思创需要面对的问题。前五大客户占比一度超过80%,这些大客户对供应商的信用资质和产品稳定性要求极高。虽然大客户背书有助于增强公司营收的稳定性,但客户集中也意味着公司与大客户之间的绑定较深,一旦项目决策、预算或结算周期出现波动,或者竞争对手在投标中给出更低报价,都可能对公司的营收和回款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海博思创在财务端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其应收账款额庞大,负债率也居高不下。

在成功登陆科创板后,海博思创的未来发展仍然充满挑战。首先是产品质量和潜在诉讼风险。公司在报告期内曾卷入多起质量纠纷诉讼,其中一起涉及较大金额的火灾事故。虽然公司多次声明并非设备本身问题,但诉讼尚未完全解决,这对公司的品牌声誉和经济负担都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公司必须更加严格地进行设备检测与安全把控,同时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和完善安全标准。

研发费率的走低也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埋下了不确定性。随着营收的翻倍式增长,海博思创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比却持续下滑,从最初的6%—7%下跌至3%左右。相比之下,一些竞争对手在储能电芯、逆变器、BMS等环节拥有更高比例的研发投入,或与科研院所、高校深度合作,力图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在储能行业这个技术驱动型产业中,如果海博思创不能在研发方面有所强化,一旦市场竞争进入后半程,其低价策略恐难以支撑长期的差异化优势。

海外市场拓展缓慢也是海博思创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公司在招股书中提及与欧洲客户签订了10GWh的储能系统意向框架合同,但报告期内实际的海外收入几乎为零。而国内市场正加剧价格内卷,越来越多同行开始发力海外市场以寻求新的增长点。对海博思创而言,如果对外拓展渠道尚不成熟,在国际市场标准、认证和当地政策环境方面缺少足够的储备,将难以在国际市场中立足。

在储能市场持续繁荣的背景下,海博思创面临着规模化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博弈。为了构建更健康的业务矩阵,公司需要寻找新的差异化路径。一方面,可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利用海外溢价和需求稳定度来对冲国内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加大技术创新和多元化场景布局,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还需要加强成本控制和库存管理,以降低经营风险。

在储能产业链各方愈加重视安全、性能与运维的今天,海博思创需要更加专注于自我升级和深耕创新。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稳定供应链和财务韧性的企业,才能在竞争残酷、前景广阔的储能赛道中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海博思创已经成功登陆科创板,但这只是其储能征程的新起点。未来,公司需要更加谨慎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以稳健的步伐推动业务发展和技术创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