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百强房地产企业的土地购置总额达到了约1211亿元,标志着土地市场的显著回暖。这一积极趋势自2024年10月以来便已开始显现,核心城市的土地拍卖活动持续活跃。
据中指研究院提供的数据,今年1月,TOP100房企在土地市场上的投入同比增长了41.4%,实现了由负转正的显著转变。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一线城市如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土地成交的活跃表现。这些城市的住宅和商办用地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超过了10%,且多宗高价地块成功成交,多由大型央企和国企竞得。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1月份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土地市场迎来了开门红,头部房企在优质地块上的竞争尤为激烈。随着土地价格上限的取消,多宗地块的成交溢价率超过了20%,推动了1月份土地市场平均溢价率上升至7.4%,较上月增加了3.4个百分点。
特别是在杭州,土地市场的回暖态势尤为显著。1月24日,滨江集团以54.56亿元的高价竞得了一宗地块,溢价率高达71.25%,刷新了杭州土拍史上的最高成交楼面价。杭州涉宅用地的平均溢价率在1月份达到了45.3%,其中6宗地块的溢价率超过了25%。
上海的土地市场同样表现出色。新年首场土拍中,松江洞泾的一宗地块吸引了多家房企的激烈竞拍,最终由保利发展以20.52亿元的总价和27.93%的溢价率摘得。这一成交结果不仅显示了土拍市场的火热,也反映了房企对后期市场的信心。
在北京,2025年首场土拍同样亮点频现。华润置地、中铁置业和招商蛇口联合体以及建发房产分别竞得了海淀朱房的两宗地块,溢价率分别为17.33%和25.04%,为北京土地市场带来了良好的开端。
从房企新增货值来看,招商蛇口、华润置地和中海地产在1月份位列前三。招商蛇口以179亿元的新增货值占据榜首,华润置地和中海地产分别以169亿元和130亿元紧随其后。
为了吸引房企投资拿地,各地在调整土地出让规则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土地品质。春节后,北京和上海等地均有热点地块即将出让。北京市规自委网站已经预申请了一宗位于海淀区的居住用地,该地块位置和配套十分优越,备受开发商关注。
同时,上海土地交易市场也宣布,2025年第一批次浦东、虹口、松江、奉贤的住宅地块将于2月20日进行现场交易。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表示,今年将采用“小步快跑”的节奏增加供地频次,并调度优质商品住宅用地供应,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杭州的土地挂牌也将维持在高频供应的状态。近半年来,杭州涉宅用地的月均出让频次在2-3场左右,预计2月份将有多达4场土地出让,目前已有14宗地块排队等待出让。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专项债收储存量土地的落地速度也在加快。财政部近日表示,地方可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用于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专项债项目。这一政策有望盘活大量闲置土地,推动企业开发链条重启,并促进企业重新进入土拍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销售市场的持续转好和更多高端新房项目的热销,有望推动2025年继续迎来更多高品质、高单价地块的成交,并带动投资端信心回升。然而,销售回暖传导至投资仍需时间,预计2025年房企的投资将维持谨慎、分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