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银行宣布撤回其IPO申请,这一决定让为其保驾护航七年的保荐人国泰君安的努力付诸东流。根据深交所发布的公告,由于广州银行及其保荐人主动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依据相关规定终止了对广州银行的上市审核。
作为广州银行的保荐机构,国泰君安在IPO保荐领域再次遭遇挫折。目前,在正在排队IPO的6家银行中,国泰君安仅剩下广东南海农商行一家仍在继续推进。此次广州银行的撤回是否会对国泰君安手中的其他IPO项目产生连锁反应,目前尚未可知。截至发稿,国泰君安对此问题未予回应。
回顾过去一年,国泰君安在IPO保荐领域的表现可谓喜忧参半。据统计,2024年国泰君安共保荐了70家企业上市,数量上仅次于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然而,其撤否率高达31.43%,尽管在撤否率排名前十的券商中这一比例相对较低,但主动撤回的项目仍高达21家,主动撤回率达到30%。广州银行的撤退无疑是对国泰君安投行业务的一次重大打击。
广州银行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早在2009年,广州银行就完成了资产重组和更名,并计划于2010年引入战略投资者,三年内完成上市。然而,由于发展速度未能跟上规划,这一梦想未能实现。2018年,广州银行重启A股上市工作,将上市置于全行战略的核心位置。同年10月,国泰君安与广州银行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并成立了辅导工作小组。经过多轮辅导工作,国泰君安认为广州银行达到了辅导计划目标及辅导要求。
然而,在辅导工作期间,辅导人员频繁变更,给项目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2020年6月,广州银行的上市申请材料被证监会接收。但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广州银行的上市之路再次遭遇挑战。尽管深交所于2023年3月受理了广州银行的申请,但之后问题频出,包括长时间受理未问询、财务资料过期、申报会计师更换等,多次中止IPO申请。最终,在2025年1月17日,广州银行及保荐人国泰君安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耗时五年的上市之路就此终结。
国泰君安在IPO保荐领域的收费一直备受关注。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国泰君安以4.01亿元的承销保荐费排在行业第三位。这主要得益于其在某些项目上表现出的高收费情况。例如,在2024年保荐费占比最高的十大IPO中,国泰君安有两个项目入围,分别是托普云农和富特科技。其中,托普云农的承销及保荐费用高达0.45亿元,保荐费占募资总额的比重达到14.56%,成为2024年保荐费收取比例最高的IPO项目。农业相关公司IPO保荐费用高,主要因为行业风险高、尽职调查难度大、合规要求高以及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有限等因素。
国泰君安的投行业务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2024年前三季度,国泰君安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大幅下滑32.33%,IPO承销规模同比下降86%,市占率仅为6.9%。这一业绩是在国泰君安副总裁谢乐斌分管投行业务期间完成的。然而,在2024年,国泰君安的投行业务领导层发生了重大调整,谢乐斌接手了投行业务。尽管面临业绩压力,但国泰君安在合规方面仍然保持稳健,2024年仅收到3张罚单,其中2张涉及投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