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动力”)正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递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标志着汇川技术(300124.SZ)分拆旗下新能源业务板块的独立上市进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汇川技术作为联合动力的大股东,持有其94.51%的股份。
联合动力,专注于新能源车电驱系统及电源系统的供应,近年来因行业快速发展而迅速扩张。然而,快速成长的背后,公司面临着不小的周转压力。截至2024年上半年,联合动力的资产负债率高达67.86%,其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及存货占比超过66%,显示出较高的资金占用。
新能源车市场的洗牌阶段对联合动力产生了直接影响。2024年,多家新能源车品牌遭遇流动性危机,如极越汽车、合创汽车等。联合动力也因威马汽车的破产,面临大额应收账款减值。在下游车企的挤压下,尽管2023年联合动力实现了93.65亿元的收入,但其净利润仅为1.86亿元。
汇川技术及其创始人朱兴明,在中国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自2003年朱兴明从华为离职创立汇川技术以来,公司已发展成为变频器产品的佼佼者,并为设备自动化、产线自动化、工厂自动化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汇川技术的市值现已超过1600亿元。联合动力作为其新能源业务板块,成立于2016年,主要供应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等动力系统核心部件,客户包括理想汽车(02015.HK)、广汽集团(601238.SH)、奇瑞汽车等。
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增长,联合动力的收入也大幅增加。从2021年的29.0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93.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80%。为满足市场需求,联合动力进行了大量投资,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从2021年底的3.66亿元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的21.18亿元。然而,产能的快速扩张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均不饱和,同时新能源车行业洗牌加剧,但联合动力仍计划募集26.12亿元用于进一步扩充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动力收入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方交易。与理想汽车旗下北京车和家合资设立的常州汇想,为联合动力带来了显著收入。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常州汇想分别为联合动力贡献了1635.28万元、16.19亿元和15.2亿元的收入,占比从0.33%增长到25.1%。联合动力在招股书中表示,这些交易价格基于市场价格,经双方协商确定,具备公允性。
面对新能源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多家车企自2023年1月起下调了车型售价,以应对市场变化。车企在价格战中,往往通过压缩上游供应商利润空间、延长回款周期等方式来缓解自身压力。这导致联合动力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从2021年的14.25亿元增长到2024年上半年的36.13亿元,占当期流动资产的39.38%,占总资产的27.85%。受造车新势力经营风险影响,联合动力的应收账款存在减值风险,公司已因威马汽车停产计提了巨额坏账损失。
同时,由于生产量长期大于销售量,联合动力的存货账面余额也快速增长,从2021年末的8.91亿元增长到2024年上半年的24.94亿元。存货中的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及合同履约成本占比超过49%,且受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呈现增长趋势。
尽管联合动力目前收入规模较大,但其盈利能力受到资产减值损失的影响。2021年和2022年,公司分别亏损2.5亿元和1.8亿元。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虽然收入分别达到93.65亿元和60.55亿元,净利润也仅有1.86亿元和2.85亿元。联合动力选择的上市标准是“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4亿元”。然而,随着2025年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联合动力面临的应收账款及存货减值风险或将增加,其盈利能力能否持续满足上市标准,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