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蛇年股市开市的头一天,A股市场传媒板块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态势。其中,光线传媒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股价强势涨停,成为市场焦点。而与此同时,其他几部春节档表现不佳的影片背后的主要出品公司,如博纳影业、中国电影、北京文化等,则遭遇股价大跌。
光线传媒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其在国产动画电影领域的领先地位。这部影片在春节档期间,以超过半数的票房占比,独占鳌头。根据灯塔数据的统计,截至2月4日,整个春节档票房达到95.11亿元,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档期票房就高达48.4亿元。这一成绩不仅让光线传媒在股市上大放异彩,也让哪吒系列电影的总票房突破了100亿元大关,成为中国影史上首部票房破百亿的系列动画电影。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带动下,文化传媒概念板块整体大涨,其中光线传媒的涨停尤为引人注目。从盘后龙虎榜来看,光线传媒获得大量净买入,买入营业部前五个席位中不乏深股通专用、机构专用等实力席位。这表明,市场对光线传媒及《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看好程度极高。
然而,与光线传媒的强势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几部春节档影片背后的出品公司则显得黯然失色。其中,博纳影业因《蛟龙行动》票房不佳而跌停,北京文化也因押宝《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失败而跌停收盘。中国电影虽然跌幅较小,但也未能逃脱下跌的命运。这些公司的股价表现,无疑反映了市场对它们春节档表现的失望情绪。
光线传媒的成功并非偶然。近年来,该公司一直在国产动画电影领域深耕细作,储备了多个动画电影IP的续作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题材丰富、制作精良,而且深受观众喜爱。因此,当《哪吒之魔童闹海》再次取得巨大成功时,市场对其的看好程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电影本身的成功外,光线传媒还通过推出丰富的衍生品来进一步拓展市场。这些衍生品包括潮玩、手办、雕像、卡牌等多种品类,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些衍生品的热销,不仅为光线传媒带来了额外的收入,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品牌影响力。
尽管公募基金在过去对光线传媒的预期并不高,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无疑让市场对其刮目相看。据东吴证券预计,《哪吒之魔童闹海》有望为光线传媒贡献数十亿元的收入和利润。这一预测如果实现,将极大地提升光线传媒的业绩水平。
光线传媒还在不断推进其他储备动画电影项目的制作和发行。这些项目包括《三国的星空》《大鱼海棠2》《相思》等多部作品,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这些作品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光线传媒的动画电影产品线,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带动下,光线传媒不仅成为了春节档的最大赢家,也为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更多优秀动画电影的推出和衍生品市场的不断拓展,光线传媒有望在国产动画电影领域继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