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春晚拥抱B站,却为何难触年轻人心弦?

   时间:2025-02-05 22:12:30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撒贝宁、任鲁豫、龙洋等主持人的热情开场中,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全球华人观众的期待中拉开帷幕。今年的春晚转播权花落B站,这家以年轻用户群体为主的视频网站,将春晚的观看体验带入了全新的互动时代。

B站在转播过程中,不遗余力地推广其弹幕文化,主持人们频频提及“春晚独家弹幕平台哔哩哔哩”,邀请观众加入这场跨屏聊天盛宴。然而,当除夕夜春晚直播开启,满屏的“新年快乐”“蛇年大吉”整齐划一飘过时,不少网友却发现,所谓的“弹幕自由”似乎并不如预期。

回望春晚的历史,四十多年前,它如同一场文艺工作者的家宴,新鲜而充满生气。马季的相声、陈佩斯的小品、赵本山与宋丹丹的经典搭档,以及李谷一的《难忘今宵》,都是那个时代春晚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春晚逐渐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了跨越时空、凝聚共识的文化符号。

今年的春晚,同样不乏亮点。《生动梨园》作为湘剧首次亮相春晚,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戏曲体验;甄子丹的武术节目《笔走龙蛇》则让海外侨胞感受到了中国功夫的魅力;陈奕迅与奥运冠军们的合唱《孤勇者》,更是将观众带回了热血的奥运赛场。“嫦娥六号”等国家重大工程的亮相,以及沈腾马丽小品中对社会热点的讽刺,都展现了春晚在内容上的创新与努力。

然而,即便春晚一直在努力改变,试图迎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需求,但众口难调的问题依然难以解决。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而言,他们生活在一个被短视频包围的时代,对于“央视出品”的套路已经难以被打动。他们更热衷于用弹幕、段子、二次创作等方式,将春晚拆解成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梗百科”。

B站作为年轻人吐槽春晚的高地,今年更是成为了春晚的独家弹幕视频平台。然而,除夕当晚的弹幕体验却让不少网友感到失望。原本期待中的自由弹幕,变成了选择式的“预制化弹幕”,内容老套无趣,最终导致了满屏的机械化刷屏。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弹幕体验失去了B站原有的社区氛围,也失去了他们想在B站看春晚的意义。

尽管如此,春晚仍在努力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从内容到播出渠道,都在进行积极的尝试。特别是与B站、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合作,让春晚得以转战小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然而,如何在肩负社会责任的同时,又能满足年轻人的期待,依然是春晚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春晚的舞台上,科技元素的融入也成为了今年的一大亮点。一群穿着大花袄、拿着手绢的机器人扭秧歌、转手绢的表演,让观众大受震撼。这不仅是科技的一次炫技,更是春晚在创新道路上的一次勇敢尝试。

当《难忘今宵》的旋律如期响起时,春晚终于显露了它最本质的面目——一代代人关于“团圆”的执念。这一刻,所有的吐槽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弹幕上飘满了“正片开始”“全体起立”。这一刻,我们或许可以原谅春晚所有的笨拙与不足。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场文艺汇演或宣传阵地,更是我们心中那份对团圆和家的深深眷恋。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