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市鹿泉区的光谷科技园内,石家庄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尽管农历腊月二十二已近春节,但这里的员工们依旧坚守岗位,紧锣密鼓地推进着各项工作。
镜头聚焦到一位名叫马兴乐的检验员身上。1月21日这一天,她正全神贯注地对即将交付的微波组件进行检测。在显微镜下,这些组件被放大了40倍,每一个细节都尽收眼底。马兴乐仔细检查着每一个焊点和热缩管,确保它们完好无损。这一细致入微的工作,每一个组件都要花费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
马兴乐深知这些微波组件的重要性,它们如同卫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是卫星与地面基站实现数据传输的关键。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卫星微波组件领域的突破和创新。
公司总经理高燕宇对此深感自豪。他介绍道,锐创公司成功将卫星测控和数据传输两项功能集成到一个标准化微波组件上,这在行业内尚属首创。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还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
回顾过去,高燕宇感慨万分。自2022年以来,商业卫星产业蓬勃发展,锐创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开始将研发重点转向这一领域。面对国内一家商业卫星公司提出的需求,锐创公司迎难而上,决定对微波组件进行标准化设计生产。
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研发团队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效集成两项功能,并实现电子元器件的标准化配置。同时,还要确保产品的尺寸足够小、重量足够轻。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类似搭积木的设计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4年11月15日,当这款标准化的微波组件呈现在高燕宇面前时,他不禁赞叹道:“漂亮!”这款产品的成功不仅意味着锐创公司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更为公司赢得了上亿元的订单,为跟上商业卫星产业化的步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锐创公司的创新之路并未止步。在公司展厅里,一款用于深空探测的微波组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款产品在复杂环境下表现出色,自2024年3月起便在某深空卫星上承担起数据传输的任务。如今,锐创公司正计划对其进行标准化生产,以满足更多卫星的需求。
随着商业卫星产业化的步伐越走越快,高燕宇的紧迫感也越来越强。他透露,锐创公司的新厂房预计将于今年10月投产。届时,他们将在洁净车间内建成更高标准化的生产线,高效生产微波组件,为更多卫星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助力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