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探月工程的宏伟蓝图中,嫦娥系列探测器正逐步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继嫦娥六号成功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后,嫦娥七号任务已蓄势待发,计划于2026年踏上前往月球南极的征途,旨在探寻那里的水冰资源。
嫦娥七号的核心使命,是在月球南极开展飞跃探测,力求在这片未知领域发现水冰的踪迹。据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月球南极存在一些深邃洞穴,这些洞穴可能蕴藏着以水冰形态存在的水资源。由于终年不见阳光,这些水得以保存下来。嫦娥七号将携带飞跃器,着陆后飞入这些洞穴进行现场勘查,以期验证水冰的存在。
为何要在月球南极寻找水冰?这背后有着深远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嫦娥七号任务副总设计师唐玉华指出,月球水冰不仅能大幅降低将水从地球运往月球的成本和时间,还有助于人类在月球上建立长期生存基地,进而为探测火星或进行深空探索提供有力支持。水冰的存在也暗示着月球上可能存在生命的迹象,这对于人类探索宇宙生命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嫦娥七号探测器采用了前所未有的设计,由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和飞跃器四部分组成。其中,飞跃器将配备先进的水分子分析仪,从阳光照射区飞往永久阴影区内的撞击坑底部进行探测,以确定水冰的具体位置、数量和分布情况。这一设计无疑增加了任务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面对月球南极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环境,嫦娥七号任务团队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和突破。针对月球南极低温、温差大、光照条件特殊等挑战,嫦娥七号着陆器新增了路标图像导航手段,以提高着陆精度,确保能够平稳着陆在平坦区域。同时,飞跃器也突破了主动式着陆缓冲技术和智能移动技术,实现了不同坡度下的可靠着陆和重复着陆。
目前,嫦娥七号任务进展顺利,已进入正样研制阶段。科学家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各项测试和优化工作,以确保任务能够圆满成功。据唐玉华透露,嫦娥七号与后续的嫦娥八号将共同构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对月球内部结构进行多物理场的综合探测,持续开展科学探测研究、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前沿技术验证。
这一系列探月任务不仅将推动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还将为人类探索宇宙、寻找外星生命提供宝贵的数据和经验。随着嫦娥七号的即将发射,我们期待着更多关于月球南极水冰的惊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