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型客机C919自2017年首次翱翔蓝天以来,便承载着无数国人的期待与梦想。然而,从首飞到正式交付的漫长等待,让这份期盼逐渐蒙上了一层阴霾。何时能够亲眼见证C919翱翔于天际,成为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
然而,进入2022年后,C919的消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公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5月,首架C919大飞机的首飞试验圆满落幕,标志着其正式交付的日子已为期不远。紧接着,7月23日,中国商飞的一则官宣更是振奋人心:7月19日,C919大型客机的6架试飞机已圆满完成试飞任务,这意味着我国取证工作正式步入收官阶段,全力冲刺适航证的取得。
适航证,这一看似简单的证件,实则关乎航空器的安全与可靠性,是民用航空器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若想在全球范围内投放C919,还需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美国航空管理局的适航证,以及进口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认可。这一繁琐而关键的取证环节,无疑是C919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C919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内航班需求,更是为了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适航证的取得对于C919而言至关重要。只有获得这一关键证件,才能证明中国大型客机真正迈出了成功的步伐。
在期待C919适航证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正视其在核心技术上的现状。目前,C919的发动机采用的是CFM国际公司研发的LEAP-X1C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由法国SNECMA公司和美国GE公司联合打造,意味着C919的关键核心技术仍掌握在这两个国家手中。这无疑提醒我们,在航发技术上,我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然而,LEAP-X1C发动机的表现却令人瞩目。与CFM的主流发动机相比,它能够减少16%的飞机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降低噪音水平。这款发动机的选择,经过了多番考量与比较,展现了我国在航空动力装置上的审慎与远见。
尽管C919在航发技术上仍需依赖国外,但其在国产化方面的努力不容忽视。目前,C919上的零部件国产化率已超过60%。我们期待着有一天,C919能够换上国产航发,虽然这一天或许不会很快到来,但我们的期待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