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空间站的科学探索中,一项别开生面的实验——“太空养鱼”取得了显著成果,并计划进一步推进。据最新消息,被赋予“鱼航员”称号的斑马鱼,有望在今年再次踏上太空之旅,协助科学家深入探索太空环境对脊椎动物肌肉与骨骼发育的奥秘。
这一信息是在近期于上海举办的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科学与应用进展情况介绍会上透露的。该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精心筹备并主持。会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王高鸿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这一独特的太空实验。斑马鱼,这种体型小巧的热带淡水鱼,由于其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性高达70%以上,成为了生命科学、健康科学及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明星模式动物,被誉为“水中的科研小助手”。
回顾2024年4月的历史时刻,搭载着4条斑马鱼和4克金鱼藻的“天宫水族箱”,伴随着神舟十八号的航天员队伍,一同入驻了中国空间站的问天舱生命生态柜。这一创举标志着我国首次在太空中成功建立了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科学家巧妙地利用斑马鱼和金鱼藻,模拟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成功实现了水生生态系统的气体平衡与长期稳定运行,该系统在空间站内稳定运行了43天,创造了空间水生生态系统在轨运行时间的新纪录。
王高鸿研究员兴奋地分享道,首次进入太空的斑马鱼不仅适应了太空环境,还成功在轨产卵,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在轨建立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且有效的实验平台。他透露,今年将再次派遣斑马鱼进入太空,第二个“天宫水族箱”将包含6条斑马鱼和6克金鱼藻。科学家将借助这些斑马鱼,深入探究微重力环境对脊椎动物肌肉和骨骼蛋白质的具体影响。
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对人体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心血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下降、骨质流失、肌肉萎缩以及内分泌紊乱等。这些病理生理现象的作用机制一直是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的重点领域。通过对太空中的斑马鱼进行研究,科学家有望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太空环境对基因、细胞以及生命整体的影响,从而为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