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享受着销量飙升的喜悦,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对安全事故频发所带来的压力。
作为一位新晋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小米汽车在短时间内迅速崭露头角。其首款车型SU7自上市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交付超过13.5万台,远超原定的10万辆销售目标。这一亮眼成绩让不少业内人士对小米汽车的前景充满期待,甚至有人预测,未来十年内小米将对比亚迪的地位构成挑战。
然而,就在销量一路攀升的同时,小米汽车却遭遇了安全问题的困扰。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有关小米汽车的安全事故频频被曝光,既有因智能驾驶系统BUG导致的泊车故障,也有各地发生的驾驶事故。仅今年1月份,小米汽车就连续三次因事故引发广泛关注:1月2日,吉林一辆小米SU7发生侧翻,伴有明火,三人受伤;1月6日,宁波小米门店销售在试驾时因开启运动+和boost模式,与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1月9日,江西一辆小米SU7发生事故后冲上人行横道,逆行并拖着护栏。
这些事故在很大程度上与SU7的零百加速性能过强以及车主群体年轻化有关。年轻车主往往追求刺激,飙车率较高,导致事故频发。在公众眼中,频发的事故无疑给小米汽车的质量打上了一个问号,尤其是对于高阶智能驾驶电动车这一新兴领域,更加剧了大众对小米品牌安全性的担忧。
尽管小米汽车不久前荣获了多项安全测试荣誉,包括中保研安全测试全项优+、中国汽研智能安全之星等,但在一次又一次的事故面前,这些荣誉逐渐失去了说服力。为了挽回品牌形象,雷军亲自发声,呼吁车主参与为期三个月的“安全驾驶挑战”,未发生有责事故的车主可获得线上勋章及抽奖机会。
然而,小米汽车的困境并非仅由自身因素造成。年轻化的用户群体以及相对激进的驾驶风格、媒体与大众的高度关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以江苏南通的一次小米车主持刀伤人事件为例,该事件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成为小米汽车“麻烦缠身”的导火索。一位年轻的小米SU7车主因在微信群中约人飙车引发骂战,最终持刀伤人,酿成悲剧。这一事件不仅让小米汽车陷入舆论漩涡,也让众多“米黑”抓住机会,制作表情包和视频进行嘲讽。
小米SU7的2.78秒零百加速性能本是卖点之一,却因此成为被嘲讽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它卖得太便宜了,以至于被一些人认为“太装”。这种“面子思想”在国人潜意识中根深蒂固,认为东西要想拿来显摆,首先得足够贵。小米汽车将接近超跑级别的性能下放到20万级别市场,让年轻人圆了跑车梦,却不得不承受大众的异样眼光。
从手机时代开始,小米就建立了牢固的“年轻化”标签,这一趋势也延续到了汽车领域。SU7车主中约80%为85后或90后,且多为“米粉”,从事IT行业,基于对小米或雷军的信任而购买。这些年轻车主对车辆性能和加速有较高追求,更容易在驾驶过程中出现激烈驾驶行为。相比之下,蔚来和理想等品牌的车主大多为家庭用户,用车场景更为稳重,事故报道率也远低于小米。
小米长期的品牌运营建立了稳固的粉丝群体,“米粉”对小米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然而,粉丝群体的过度夸赞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极易造成对小米的“捧杀”。当媒体或KOL对小米汽车提出客观批评时,部分“米粉”会盲目反驳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长此以往对小米并非好事。雷军曾在直播中呼吁大家理性看待小米,尊重产业规律,这背后或许也有对“米粉”的潜在期望。
近期小米汽车的事故频频曝出,也反映出大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正如公众人物需要更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样,小米汽车作为新晋品牌,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审视和监管。不过,这对于小米来说并非坏事,反而是一种鞭策,促使其不断提升安全性能和保障。毕竟,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小米带着“顶流光环”闯入电车市场,就必须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