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璀璨舞台上,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的一支团队凭借“航宇助农”项目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总决赛金奖。该项目将高精尖的航天温控技术融入乡村冷库改造,为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
项目的核心成员夏博涵,曾深度参与辽宁省首颗卫星——大连1号—连理卫星的研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他目睹了农产品因仓储条件不佳而遭受的损失,这激发了他利用所学技术改善现状的决心。
团队成员深入调研发现,国内冷库虽然能将温度波动控制在1℃以内,但对于某些敏感水果如蜜桃而言,这样的温差仍然会导致较高的腐烂率。实验数据显示,蜜桃在1℃温差下存储20至40天,腐烂率可达35%;而温差缩小至0.1℃时,腐烂率则大幅下降至8%。因此,团队决定从精准控温入手,解决这一难题。
为了将航天技术应用于乡村冷库,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实验。他们发现,农村地区的冷库普遍存在温控不精准、消杀机制不完善、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将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离子体推进技术和开源鸿蒙实时操作系统相结合的改造方案。
在温控方面,团队基于航天技术中的霍尔推力器缓冲腔和流场反演计算技术,研发了新型可伸缩冰温喷口。通过智能算法对喷口工作状态进行精确计算和调配,团队成功将冷库内的温度波动控制在0.1℃以内,并实现了各点温度场的均匀分布和定点精准控温。
在消杀方面,团队利用等离子体推进技术开发了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箱,有效杀灭高抗致腐细菌。同时,他们还引入了电磁锁鲜技术,进一步延长了生鲜产品的保鲜期。
在智能化改造方面,团队自研了自动控制终端,实现了存储效果的可视化显示和智能运维。这一改造不仅降低了运维难度,还增加了报警机制,确保了冷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验证改造效果,团队在甘肃省秦安县进行了智慧冷库技术改造试点应用。结果显示,经过改造的冷库能够将蜜桃保鲜期延长至3个月,实现了反季节销售。蜜桃的售价也从每斤6元提高到15元,农户的收入大幅增加。这一成功案例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团队随后将这一模式推广至其他地区,改造冷库超过1800立方米,帮助上百位农户和两家企业实现了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