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A股市场再度给投资者们带来了不小的震动,重演了2023年初与2016年年初的颓势。1月份,沪指下跌4.19%,A股市场更是多次出现超过4000只股票集体待涨的景象。
面对A股市场的低迷表现,不少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跨境基金。由于年初A股面临多重不利因素,如政策空窗期、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再度就任临近、市场此前的大幅上涨后的调整需求,以及主力资金的流出,投资者纷纷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场外基金限购甚至暂停买卖的情况开始出现,随后,投资者又将目光转向了场内基金,导致部分场内基金的交易异常火爆。
在场外基金方面,多个QDII基金近期实施了限额措施,如华安纳斯达克100指数、广发100的限购额度为300元,建信基金的限额为500元,大成、宝盈、嘉实、南方基金的限额为1000元等。天弘、华夏、国泰等标普500系列基金的限额更是低至100元,易方达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甚至暂停了买卖。
而在场内基金方面,德、美、日、沙、英及亚太等地区的ETF均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其中,标普消费ETF的市值仅为6.6亿元,但其成交额却高达57亿元,换手率更是惊人地达到了900%。高换手率与涨停的背后,既有内资的爆炒行为,也有该基金盘子小、容易被拉涨停的因素,更不乏机构占比超30%的推手,尤其是前十大股东中的私募和自然人大户,他们如同游资般带头拉涨停。
除了标普消费ETF外,沙特ETF、亚太精选ETF、德国ETF等也批量涨停或逼近涨停。标普消费ETF在1月9日涨停后,溢价率高达51.82%,其他ETF也均存在较高的溢价率。这种超高溢价率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意味着相较于在美国的标普消费本身的点数,该ETF的估值高估了50%。
超高溢价率的背后,既有A股投资者的盲目跟风,也有私募和大户自然人的炒作行为,更离不开ETF执行T+0交易制度所激发的投资者博弈情绪。因此,在超高溢价率之后,买入该基金的投资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风险。标普消费ETF已于1月10日停牌,复牌时间尚未确定,而一旦复牌,大批资金可能会踩踏式出逃,导致该ETF暴跌。类似的情况在2024年初的美国50ETF上也曾上演,当时该ETF同样因爆炒而溢价率超过50%,随后便连续三个跌停。
面对这种风险,不少投资者虽然感到恐慌,但依旧对A股市场持悲观态度。他们担心自己会成为被割的“韭菜”,但即便如此,他们也认为这总比在A股市场一周内吃到10个跌停要好。然而,市场的风险总是存在的,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避免盲目跟风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