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的熊市阴霾之下,依然不乏闪耀的创新药企明星。尽管美股市场的生物科技股曾以惊人的涨幅震撼市场,但国内的创新药企也在面对重重挑战时,展现出了不凡的韧性和潜力。
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港股和A股创新药企的中位涨跌幅为-19.7%,但涨幅前十名的企业中位数却高达57.9%。其中,云顶新耀以132.6%的涨幅领跑,而跌幅前十名的中位数则达到了-51.3%,北海康成以-85.4%的跌幅垫底。这些数据不仅仅是股市的谈资,更是市场在资本寒冬中,对创新药企的一次重新审视。
云顶新耀的崛起,无疑是管线价值得到市场认可的典型案例。其依嘉、耐赋康两款新药的成功上市,迅速推动了公司的商业化进程。2023年,公司营收达到1.26亿元,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营收已攀升至3.02亿元,预计全年将达到7亿元。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伊曲莫德在澳门上市,新型抗生素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也即将在国内申报上市,云顶新耀的商业化基本盘已经稳固。
歌礼制药的全年涨幅达到了110.76%,其股价的反转主要得益于四季度。在正式宣布进军GLP-1减肥药赛道前,歌礼制药虽家底殷实,但一直未能找到新的增长点。然而,随着其小分子GLP-1R激动剂ASC30在美国进行I期临床试验,并公布了一系列积极数据后,歌礼制药的股价开始飙升。年底,其又宣布减重不减肌候选药物ASC47与司美格鲁肽联合用药,在临床前模型中显示出优于司美格鲁肽单药的减重效果,进一步刺激了市场对其的期待。
联邦制药,这家以原料药起家的老药企,也凭借减肥药的故事获得了市场的青睐。其围绕GLP-1产品进行了全面布局,既有即将上市的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类似药,也有GLP-1三靶点、口服小分子药物。其中,处于1期临床的UBT251是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三靶点药物,其临床前小鼠减重数据令人瞩目,有望成为国内的减肥重磅产品。
香雪制药则从一家老牌抗感染中成药企,转型为先进细胞疗法的龙头公司。其子公司香雪生命科学研发的TCR-T疗法TAEST16001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有望成为首个上市的TCR-T产品。这一转变不仅令人瞩目,更展现了香雪制药在创新布局上的远见和决心。
亚盛医药则通过重磅BD的达成,一举打消了市场对其资金、管理层能力等多方面的质疑。其与武田制药的合作,不仅获得了高额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还引入了武田作为二股东,并即将赴美上市。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亚盛医药的股价大涨,年内涨幅超70%。
艾力斯的核心大单品伏美替尼,自进入医保后销量飙升,直接带动了公司的业绩增长。2023年,艾力斯营收达到20.18亿元,同比增长155.14%,净利润约6.44亿元,同比增加393.54%。这样的成绩,使得艾力斯在创新药企中脱颖而出。
海思科则通过重注环泊酚这一新型麻醉药,成功走出了集采阴影。环泊酚的上市和医保纳入,使得海思科的麻醉产品营收大幅增长,成为其营收组成中的最大品类。同时,海思科还在不断加码创新,进入仿创结合阶段,新药进展不断。
康希诺生物作为A+H疫苗第一股,曾经风光无限。然而,随着疫情的消散,公司陷入了长达两年半的亏损。但到了2024年,其业绩开始扭转,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67亿元,同比暴增222.88%,净利润也实现扭亏为盈。得益于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曼海欣的发力,康希诺的流脑产品销售收入持续增长,未来业绩也将持续兑现。
最后,百利天恒作为创新黑马,凭借其FIC管线部分潜力预期的兑现,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其与百时美施贵宝的合作,创下了国内创新药企BD交易金额的新高。同时,百利天恒还在积极推进其他管线的研发工作,未来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