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科技界书写了不凡的篇章,创新之火持续燃烧,照亮了探索未知的道路。在这一年的尾声,众多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汇聚一堂,共同迎接“2025科学跨年之夜”,以科学的名义,承载创新的力量,共赴发展的未来之约。
此次活动围绕“科技前沿”、“科技惠民”和“科技人文”三大主题展开,邀请了12位来自不同科学领域的顶尖大咖,他们现场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科学理念,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同时,顶级科幻作家也亲临现场,为观众送上了精美的礼品,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其中,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刘敦一研究员,以其与月球结缘的传奇经历,讲述了自己逐梦苍穹、探索月球的艰辛历程。他深情地表示,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在有生之年获得三份珍贵的月球样品,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蓝箭航天火箭研发部总经理戴政,则分享了中国商业航天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他强调,商业航天不仅要完成“天上”的任务,更要关注“地上”的民生,助力中国航天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在活动的科普环节,观众们被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实验深深吸引。塑料袋像火箭一样飞上天、“隔空打牛”成为现实……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在科学家们的解释下变得通俗易懂,让观众们领略到了科学的魅力。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刘曰武,在致敬钱学森先生的演讲中,深情回顾了钱学森为中国导弹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强调,钱学森先生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罗敏敏,则带来了关于“脑”的研究的最新进展。她表示,通过戴上“脑电帽”,人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甚至别人的身体,实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奇妙体验。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则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他认为,通用人工智能(AGI)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创造“人造人”的关键所在。而虚拟动点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耀东,则分享了科技赋能下的文化出海,以《黑神话:悟空》为例,揭示了悟空栩栩如生的关键技术——“空间计算-光学动作捕捉”。
科幻作家刘慈欣,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展望了人类未来的百年征程。他设想,如果人类干预自身进化,可能会成为新物种,生存环境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的演讲引发了现场观众对未来世界的无限遐想。
此次“2025科学跨年之夜”活动,不仅让观众们领略到了科技的魅力,更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科技将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