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固态电池热潮汹涌,但量产之路还有多远?

   时间:2025-01-02 11:07:41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华为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动作再次激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据悉,华为于2024年11月公布了一项关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及制备方法的专利,而该专利早在2023年5月就已提交申请。华为的此番“下场”,无疑为固态电池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事实上,自2023年以来,全球产业链企业纷纷发布固态电池研发进展,其中整车企业尤为活跃。丰田早在去年7月便宣称将在2027至2028年实现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而在国内,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均表示最早可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和上车应用。今年3月,蔚来汽车也宣布其合作伙伴提供的150kWh超长续航电池包正式量产,并于6月投入使用,但采用租赁方式,并未直接销售。

电芯厂商方面,国轩高科、太蓝新能源等企业也陆续宣布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的新突破。然而,尽管好消息不断,但固态电池技术距离真正量产仍有不小距离。值得注意的是,“上车”并不等同于“量产”,同时“半固态”与“固态”在技术上存在显著差异。目前,许多企业的官宣仍处于“PPT阶段”,缺乏明确的落地路线图和时间表。

尽管如此,固态电池概念股在A股市场依然持续火热。目前,A股市场已有近50家上市公司被归类为“固态电池”概念股。每当有企业发布与固态电池相关的信息,其股价便应声上涨。这种现象导致不少企业试图通过蹭概念来拉动股价,从而为固态电池技术的真实进展蒙上了阴影。

在固态电池热潮中,宁德时代的态度显得尤为引人关注。与业内其他企业积极拉投资、建产线的做法不同,宁德时代对固态电池的预期和态度显得相对保守和暧昧。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曾公开表示,全固态电池目前还存在一些核心问题亟待解决,对丰田能在短期内实现量产表示怀疑。同时,宁德时代当家人曾毓群也透露,虽然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领域已有10年的投资历史,但目前其固态电池研发仍处于较低水平,预计到2027年才能达到较高的成熟度。

与固态电池相比,宁德时代在钠离子电池和凝聚态电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21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及锂钠混搭电池包,并规划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今年10月,宁德时代又发布了全球首款纯电续航400公里以上且具备4C超充能力的“骁遥超级增混电池”,该电池使用了钠离子电池技术,实现了在极寒环境下的放电突破。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也于今年4月正式发布,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是三元锂电芯的1.5倍。

固态电池的研发并非易事,全球范围内均面临诸多挑战。日本是最早开展固态电池研究的国家之一,东芝早在1983年就开发出了可实用的Li/TiS2薄膜固态电池。而丰田则是目前技术上最领先的企业,拥有1300多项相关专利。然而,丰田的固态电池研发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其原计划在2020年推出搭载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电动汽车,并在2022年实现量产的计划已落空。

国内企业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参与者众多,投资规模已超越日本。今年5月,有消息称中国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这一消息进一步提振了国内企业的热情。然而,固态电池研发难度大、烧钱速度快的问题依然突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电池巨头均表示,固态电池在推向市场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

固态电池研发的主要难题包括界面问题和枝晶问题。固固接触的天然不稳定性以及电解质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和收缩问题,都会影响电池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固态电池的循环寿命等性能。而枝晶问题则可能导致内部短路,引发起火。尽管业界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但这两个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固态电池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出于对能量密度的极致追求以及解决锂电池安全问题的期望。然而,全固态电池是否真的百分百安全仍存疑问。锂元素的特性及电池原理决定了只要是锂离子电池,就有发生热失控的风险。目前的固态电池也属于锂电池的一种,且锂的使用量更高,因此其安全性问题仍需谨慎对待。固态电池的导电率较差,暂不能满足快充的要求,这也是其应用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尽管固态电池领域热潮涌动,但真正实现量产和商业化应用仍需时日。在固态电池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我们也应理性看待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只有在技术、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取得平衡,固态电池才能真正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佼佼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