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晨的寒风中,考研的钟声即将敲响,但考场内却显得异常冷清。8点20分,距离考试仅剩10分钟,隔壁考场终于迎来了第一位考生签到。慕慕坐在自己的考场里,望着空荡荡的座位,心中五味杂陈。她所在的考场,30个座位中已有数个空缺,而到了第二天,缺席的人数更是达到了三分之一。
慕慕虽是首次考研,但她深刻感受到今年的弃考人数异常之多。回想起自己班级中的50名同学,近半数曾扬言要考研,但最终坚持到底的寥寥无几。数据也显示,国内研究生报考人数连续两年呈现下滑趋势。
考研弃考现象愈发普遍,考学机构观察发现,弃考率已从往年的10%左右飙升至20%-25%。今年甚至有传言称,考研弃考人数或达60万,这一消息一度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面对“考研不如考公”的呼声,慕慕深知这并非全部真相。她身边有许多弃考的年轻人,他们最初都怀揣着必上岸的决心,但在备考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考研或许并非他们真正需要的。
陈澄便是其中之一。她的考研之路始于一道英语语法题,当她陷入困惑,向朋友圈求助却无人应答时,她意识到自己的圈子或许太过狭窄。她就读于一所双非本科,身边的同学大多沉迷于追星、看剧、打游戏,对未来的规划模糊不清。她渴望逃离这个圈子,认为只有考入更好的高校,才能结识更优秀的人。
晓辰则有着不同的考量。作为90年代“五财一贸”毕业生的独女,她深知研究生学历在金融行业的重要性。她身边不乏银行行长、券商MD等金融界的中流砥柱,他们大多拥有高学历,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考研的决心。然而,在备考过程中,她逐渐感受到学历背后的压力,以及行业竞争的激烈。
一孟的考研之路则充满了曲折。她本是清华“领军计划”的候选人,却因高考失利与清华失之交臂。她渴望通过考研来弥补这一遗憾,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在考研的战场上,她再次遭遇了挫折。
慕慕、韩晶等考生也经历了类似的挣扎。他们在备考过程中,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身心俱疲。慕慕在背诵法综时感到力不从心,韩晶则因身体原因在考前崩溃。他们最终选择了弃考,虽然心中充满遗憾,但也感到了一种解脱。
陈澄在弃考后曾一度懊悔,但在与姐姐逛街时,她突然明白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她意识到,学历并非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晓辰也在备考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或许并不需要通过考研来实现人生价值。她放弃了考研,选择了找工作,虽然过程中也遭遇了挫折,但她相信,只要有一个主业、一个拿手的技能以及一个真正喜欢的东西,就能形成稳定的人生三角。
慕慕则选择了沉默。她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弃考的事实,只是默默地承受着外界的压力和质疑。她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即使这条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在这场考研的战役中,有人坚持,有人放弃。但无论选择何种道路,都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负责。他们或许会感到遗憾,但也会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