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药产业,特别是中成药领域,遭遇了阶段性的挑战,这一趋势在今年第四季度尤为显著。海通证券医药行业的研究专家张澄,在第二届中医药产业生态论坛上分享了他的见解。他提到,近年来,特别是从2021年第三季度起,国企改革和并购重组活动在中药行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了产业的深刻变革。
为了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证监会于2024年9月24日发布了《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也被称为“并购六条”。该意见旨在从多个维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的改革,包括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鼓励产业整合、提高监管的包容性以及提升交易效率等。
根据Wind数据的分析,SW中药行业指数在2015年达到了历史峰值,但随后进入了相对低迷的状态。尤其是在2019年之后,SW中药行业指数与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直到2021年后才有所缩小。这一趋势反映了中药产业在过去几年中的起伏。
张澄指出,中药板块在2016年后的表现逐渐不如整体医药板块,这主要是由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受限,导致其销量下滑,进而影响了中药在院内市场的增速。然而,2021年随着行业政策的调整,中药OTC产品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取代了院内注射剂的地位。同时,国企改革和政策支持也显著改善了中药企业的治理结构。
对于中药企业来说,核心大单品的销售收入是至关重要的。张澄表示,过去,这些核心大单品推动了中药企业的快速成长,为头部企业贡献了超过20%的工业收入。然而,由于中药大单品的市场培育周期较长,年销售额在10亿、20亿元以上的大单品仍然较为稀缺。受今年零售药店市场变化的影响,中成药在院外市场的销售也出现了回落,这意味着当前的核心大单品可能难以长期支撑企业的营收,中药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根据中康CMH数据库的数据,2024年1月至9月,全国零售药店市场的累计规模达到了3848亿元,但同比下滑了2.2%。截至9月份,中成药市场规模也同比下滑了2.5%,这主要受阿胶、蓝芩等产品需求减少的影响。
张澄进一步指出,当龙头企业的核心品种成长到一定体量后,其内生增速会放缓,此时外延扩张将成为重要的增长模式。中药头部企业具备强大的经营能力和充裕的现金储备,且拥有优秀的并购整合能力,能够更好地参与并购整合活动。
从资金储备的角度来看,中药企业的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有三家中药企业的货币资金超过了100亿元,分别是白云山、云南白药和同仁堂,它们均为国资控股企业。在货币资金最多的前10家中药企业中,除了济川药业外,其余均为国资控股或具备国资背景的企业。
根据海通证券的数据,A股中药上市公司中,具备国企背景的企业共有21家,其中5家为中央国资实际控股,16家具备地方国资属性。这些国企背景的中药上市公司在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市值方面均占据了行业的主导地位。自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国资加速注入中药企业,推动了产业的整合与发展。
以康恩贝、广誉远、天士力和ST九芝为例,这些企业近年来都经历了国资入主的变化。国资的入主不仅优化了企业的资产结构,还推动了核心管理层的变更和股权激励方案的出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在品牌和营销方面,张澄强调,对于中药企业来说,品牌和渠道能力至关重要。成功的营销改革能够推动核心产品销量的增长。以东阿阿胶为例,该企业在2022年提出了“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战略,成功推动了复方阿胶浆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
张澄认为,中药国企凭借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品牌价值,在长久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未来,品牌将继续成为中药国企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