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飞船自10月30日成功发射以来,已在太空轨道上翱翔了一个半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和王浩泽正紧锣密鼓地按照预定计划,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官方最近公布的画面中,航天员们正专注地进行着一系列科学实验。
在空间站内部,航天员们正在开展空间果蝇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实验。他们佩戴软手套,在手套罩内完成果蝇的转移和收集,并更换气体净化组件,同时进行了果蝇收集管的转移存储。这一实验有望首次在空间站内实现代际清晰的果蝇传代培养。航天员们还进行了节律监测引导试验,利用活动度记录装置采集自身活动度、心率等数据,并进行备份和传输。
物资管理方面,航天员们成功完成了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的在轨升级与测试。这一系统宛如空间站的“智能管家”,升级后使物资管理更加高效。该系统能够实时记录空间站内物资的数量和位置变化,使航天员能够轻松掌握各种物资的分布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了科学实验和物资管理,航天员们还需进行健康维护与保养以及空间站站务管理等工作。他们进行听力测试、进行失重防护锻炼,并保持空间站内的环境卫生和物资整理。航天员们的任务繁重,每一项科学实验都需要专业技能的支撑,因此他们在入选乘组后都会参加一系列的任务训练。
目前,航天员们的主要工作是常态化的科学实验和试验,但他们即将迎来一项备受瞩目的任务——出舱活动。与神舟十八号飞行任务相似,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也需要出舱为中国空间站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此前,他们已完成了前向和后向舱门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的安装工作。未来,随着空间站运行时间的延长和科技的进步,航天员们可能会频繁出舱进行各种维护和升级工作,确保空间站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关于空间站的氧气供应问题,以中国空间站为例,三名航天员在轨飞行半年大约需要30万升氧气。然而,空间站内并没有储存这么多氧气,而是通过电解水的方式慢慢补充。空间站内有电解水设备,通过电解水产生氧气和氢气。理论上,只需电解约500升水,即可满足三名航天员在轨飞行六个月的氧气需求。这种方式不仅高效,而且成本较低,同时确保了空间站内的氧气供应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