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纳尔逊在公开场合证实了一个消息:NASA官员正与中国就出借“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进行协商。据悉,已有四所美国大学向中国提出了相关申请。然而,这一申请并未获得批准,中国科研人员王军强在一次科普活动中透露了这一消息。
月壤,这一月球表面的独特覆盖层,是月球岩石经过长时间自然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它由多种碎屑构成,包括岩石碎屑、矿物碎屑、月球玻璃以及外来陨石碎屑等。这些物质在月球独特的风化环境中,经历了混合、破碎和细化,形成了独特的形态和性质。
月壤的研究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月壤的化学成分、矿物结构及颗粒特性的深入分析,科学家能够获取月球地质变迁的宝贵信息,揭示月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历程。这些信息对于丰富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月壤中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氦-3被视为未来核聚变能源的理想原料,而氧、铁、铝、钛等元素则是月球基地建设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因此,采集月壤并进行深入研究,将为月球资源开发、基地建设以及星际旅行等奠定基础。
中国在月壤采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无人自主采样返回地球,带回了约2千克的月壤样本。这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从月球成功取回样本的国家。而“嫦娥五号”所采集的月壤样本,来自月球正面的“风暴洋”区域,其年龄可追溯至20亿年前。
2024年,“嫦娥六号”再次发射成功,从月背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采集了1935.3克的月球样品。这是人类首次从月背采集样品,而该盆地是月球上最大且最古老的撞击遗迹。因此,“嫦娥六号”所带回的月壤样本,蕴藏着月球早期演化历程的关键线索。
中国一直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中国国家航天局制定了月球样品管理办法和国际合作实施细则,并详细公布了申请流程和具体信息,欢迎各国科研人士按照流程提出申请。目前,已有110多家研究团队累计获批80多克月壤,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王军强研究团队在月壤矿物中发现了一种以气泡形式存在的氦-3资源,并首次提出了通过月球矿物与内源氢反应生产水的新方法。经过确认,利用这种方法,1克月壤中大约可以产生51~76毫克水。以此计算,1吨月壤将可产生约51~76千克水,可满足50人一天的饮水量。
然而,尽管中国在太空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美国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发展。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法案”,禁止NASA及与NASA有合同关系的美国航天企业与中国航天领域进行任何接触和合作。这使得美国在与中国的太空合作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尽管如此,中国仍然坚持和平利用外空的原则,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中国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和合作,人类将能够更好地探索和利用太空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