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临港实验室创新突破:中国“星链”一箭多星技术揭秘!

   时间:2024-12-16 10:15:22 来源:新民晚报作者:新民晚报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临港的海风轻拂下,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厂房内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穿过层层洁净区域,记者跟随千帆卫星副总师、正高级工程师刘瑞,来到了空间机构产品研制团队的装配大厅。这里,热火朝天的氛围让人几乎忘记了外面已是初冬时节。

低轨卫星互联网的竞争,已经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焦点。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链”计划,作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已经发射了超过7000颗卫星。面对这样的竞争压力,中国的“千帆星座”计划应运而生,旨在构建全球覆盖的卫星互联网系统。

今年8月,“千帆星座”的首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8星”的方式成功升空,标志着中国在组建全球卫星互联网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与“星链”的庞大数量相比,“千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高效、低成本地部署卫星,成为了摆在团队面前的紧迫问题。

刘瑞和他的团队,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年轻团队,自成立以来便持续攻关,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他们研发的多星堆叠压紧与释放关键技术,实现了卫星在整流罩内的高效堆叠,显著提升了单次发射的卫星数量,降低了发射成本。

刘瑞将这一技术形象地比喻为“聚成千层塔、挥洒满天星”。通过创新性的“铸造+机加”一体化卫星平板金属结构,团队成功地将18套平板结构交错堆叠,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千层塔”。而在卫星入轨后,这个“千层塔”又能迅速“挥洒”出18颗卫星,实现有序分离。

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让中国在多星堆叠发射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成为了国际上第二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千帆01组卫星的成功发射,正是这一技术的有力证明。

然而,团队的努力并没有止步于此。在太阳能电池阵结构与机构产品的自主设计上,他们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模式创新和工艺创新,团队完成了高效率产线的建设,将太阳能电池阵单套装配时间由5天缩短至2天,效率提升了2.5倍,单线产能也大幅提升。

在采访当天,记者看到了太阳能电池阵产品正在卫星总装大厅进行整翼装配的壮观场景。这些“卫星的翅膀”,将为卫星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保障其在太空中的正常工作。

刘瑞表示,团队的目标不仅仅是实现技术的突破,更是要将这些“金点子”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他们将继续努力,为中国的卫星互联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刘瑞的带领下,这支年轻的团队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他们的努力,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