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产品“大立人变脸冰箱贴”。
" src="" toggle="tooltip" html="true" placement="bottom" src="http://www.itbear.com.cn/file/upload/202412/01/150427541.jpg" trigger="hover focus"/>
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产品“大立人变脸冰箱贴”。
如今,越来越多艺术作品、文创产品等具有“萌”的特质,可爱的外表下蕴含丰富的内容、情感和艺术价值,其受众也从儿童扩大到成人。“萌”艺术为何流行?
符合大众心理需求是基础。作为形容词,“萌”意为稚嫩而惹人喜爱的。在中外原始美术作品中,便不难发现“萌”艺术。如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的代表作——陶鹰鼎,以鹰为原型,两眼圆睁,身材健壮优美,双爪与尾羽巧妙形成三个支点,撑起整件器物。当时,并没有所谓成熟完整的美学理论和创作原则,“艺术家”的作品大多遵循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对“萌”有与生俱来的好感。历经数百万年的繁衍生息,人类早已形成对周遭事物随时保持警惕以使自己不受威胁的生物本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萌物毫无攻击性的外形,在心理上给人以安全感,甚至带来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成为人们释放压力的出口。同时,不少人期望单纯轻松地生活,怀念儿时无忧无虑的状态,因此喜欢在生活中保留具有低龄特点和可爱特征的语言、物品、装扮等,在生活消费、审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对“萌”的倾向。这种试图化解心理压力的动因,是“萌”艺术流行的主要因素。
遵循内心展开创作,“自然萌”更动人。有的人认为,“萌”艺术是由迎合大众、哗众取宠而产生的廉价作品。然而仔细审视这些作品会发现,其中真正优秀而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其外在表现的“萌”,实际上是创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像不久前湖南美术馆举办的“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上,200余件黄永玉先生的晚年力作精彩亮相,可爱的动物、娇艳的花卉、生动的人物,无不率真潇洒、自成一格,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许多优秀艺术家的创作之所以呈现出天真无邪的感觉,归根结底是由于他们的内心保有充满生命力的童真。他们在探索个人绘画语言创新的路途中,跟随内心深处的指引,最终创造出萌化众人的作品。这不是一种刻意,而是一种必然。
“萌”所体现出的稚拙可爱、轻松愉快并不等同于简单浅薄。一些艺术家将厚重的主题包裹在可爱的“外衣”下,创新表达方式。看似幼稚的形式、令人愉悦的画面,往往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进而去体察其中蕴藏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或情感。譬如,丰子恺的儿童题材漫画,主人公大都天真烂漫、憨态可掬,可爱的形象、简洁的画面背后,蕴藏着画家对生命与自然的诗意哲思。轻松的画面与厚重的内涵形成强烈对比,使作品自然又耐人寻味。
当下,越来越多设计师也在创作中融入“萌”元素,增强产品的亲和力与影响力,特别是在博物馆文创设计中,萌趣的形象、鲜亮的配色、丰富的内涵,打开文化传播新空间,受到大众喜爱。比如,三星堆博物馆基于馆藏文物设计推出的“大立人变脸冰箱贴”,造型上既保留青铜立人的典型特征,又对其头身比例进行调整,可爱的头部造型给人以亲近感;可移动青铜面具,创意十足,凸显文创立体设计新趋势;色彩上,尊重文物基本色调,古朴简洁;“变脸”这一动作的选择,则凸显地域文化内涵。轻松的产品形态满足了大众的情绪价值与社交分享需求。可见,优秀的产品设计往往不停留于通过可爱的形象打造“记忆点”,而是着力围绕具体需求与场景找准历史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使有趣的产品更有内涵。
“萌”只是一种风格或外在形式,决定艺术作品是否优秀的关键仍在于其内核。艺术家切忌跟风追逐“萌”,因为个人的艺术风格是由内而外自然生长和散发出来的,是绝对忠实于内心而非刻意追求得来的,也绝不应被大众的眼光或市场的喜好所左右。
萌趣虽好,贵在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