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一场科学研究的盛宴近日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两大科研团队在同一单位内,独立却几乎同步地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这些成果以“背靠背”的形式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上发布,为我国植物研究领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两个团队分别在水稻和拟南芥中发现了新的免疫机制。何祖华院士的团队,经过数年的田间劳作与筛选,终于从水稻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细胞免疫感受器,它能产生免疫小分子pRib-AMP,这种小分子能将原本分散的蛋白质组装成强大的免疫复合体,从而有效抵抗多种病原菌。
何祖华(左一)和学生在水稻田
与此同时,万里研究员的团队在拟南芥中发现了另一种小分子2’cADPR,它能在植物体内转化为pRib-AMP,激活免疫复合体,增强植物的抗病性。这一发现有望开发出新型的生物农药,替代对环境有害的化学农药。
万里(右二)和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合影
此次“背靠背”的科研成果不仅展示了科研团队间的独立与协作,也体现了不同研究领域间的交叉融合。徐炜莹作为两篇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在张余和万里的指导下,成功解析了来自水稻和拟南芥的免疫复合体结构,为未来的农业育种和生物农药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合影
这两项研究成果不仅为农作物病害防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也再次证明了基础研究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将继续深入探索植物的免疫机制,为培育更健康、更抗病的农作物品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