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对于“轻资产”的转型憧憬,往往知易行难。
2024年前三季度,兴业银行(601166.SH)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1%至1642.17亿元、归母净利同比下滑3.02%至630.06亿元。
A股9家股份行中,兴业银行营收水平位列第3位,仅次于浙商银行、中信银行;但净利增速位列第8位,仅仅领先于民生银行。
2023年,该行营收、净利自上市后首次出现“双降”;2024年上半年回温,分别同比增长1.80%、0.86%。
三季度,利润增速再度告负。
兴业银行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利润波动主要由债券投资估值变化与增厚拨备共同导致,公司拨备前利润增速为3.74%。
回望巅峰时期,兴业银行以同业业务和房地产信贷见长,资产规模在2014-2015年一度超越招商银行,成为“同业之王”。
2017年同业业务受挫后,兴业银行逐渐确立以“轻资产、轻资本、高效率”为主线、“商行+投行”为抓手的“1234”转型策略。
自此之后,兴业银行的对公融资业务充分发展,成就了后同业时代的新一轮业绩增长。
随着经济换挡,息差缩窄、风险放大,兴业银行增速回落,曾被规模增速掩盖的负债成本高企、资产质量漏风等老问题在2023年有所暴露。
年初业绩发布会上,兴业银行管理层定下“做强负债、做优资产、做大中收”目标。
三季度末,管理层在发布会上回应称,公司资产质量、客户基础等多个指标向好,负债、资产、中收目标均已取得进展。
转型之路
作为昔日的“同业之王”,兴业银行同业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曾超过4成,资产规模在2014-2015年一度超越招商银行。
直到央行发布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2016年,同业存款、表外理财等纳入广义信贷口径,受到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要求,各行同业敞口开始迎来收缩。
兴业银行首当其冲,营收增速在2015年至2017年间骤降34.47个百分点。
转型迫在眉睫。从后续策略回溯,兴业银行的转型之路主要集中在对公领域。
2018年,形成“1234”战略体系,明确以“轻资本、轻资产、高效率”为主线,以“商行+投行”为抓手。
为推动战略转型,兴业银行撤销原有金融市场总部,设立同业金融总部(客户条线)和投行与金融市场总部(产品条线),为大型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新战略执行后,对公业务的高速增长一定程度弥补了同业收缩带来的空缺。
以FPA(对公融资总量)这一数据为例。
2020年起,兴业银行FPA常年维持在10%左右,表内、表外余额均呈现增长;传统对公贷款增速一度接近20%。
截至上半年末,具体指向并购贷款、银团贷款、债券承销、债券投资等业务的“大投行FPA”较年初增长1.12%至4.43万亿元。
不过从整体增速看,兴业银行“商行+投行”未能找回当年同业领域的高光。
2023年以来“投行”业务增长缓慢,营收增量仍旧依靠表内业务拉动。
2024年前三季度,利息、非息净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39%、0.61%,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幅为-15.16%、投资收益增速为24.27%。
对公贷款的增速也显著高于公融资总量增速。
2022-2023年,兴业银行对公贷款余额增速为18.47%、18.63%,较FPA增速高出6.63个、8.94个百分点。
其中2023年汽车、能源金融领域中,贷款增速较对攻融资余额增速高出13.66个、5.47个百分点。
即便是投行业务中规模显著领先同业的债券承销业务,也存在利润率较小的问题。
如此来看,“同业之王”转型与起初的“轻资产、轻资本”愿景,仍有差距。
而依靠资产负债驱动收入的传统模式,让兴业银行仍无法回避负债成本过高、资产质量波动较大的难题。
或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兴业银行年初定下“做强负债、做优资产、做大中收”带有更强均衡性色彩的经营目标。
兴业银行管理层在三季报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在上述目标上均取得突破。
例如企金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28个BP、零售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11个BP;个人经营贷、消费贷较上年末分别增长6.80%、9.79%。
直面轻资产竞争
从当下银行业的转型路径看,“轻资产”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公业务上的“商行+投行”转型;二是零售业务上的大财富管理。
兴业银行可谓国内最早一批提出“商行+投行”方向的银行。
早在同业业务遭受限制之初,兴业银行已在2016-2020年五年规划中提出,建设“结算型、投资型、交易型”银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商行+投行”。
但这一策略并非兴业银行独有。
几乎同一时期,工商银行提出“大投行”战略,推进传统与新兴业务互促、境内与境外联动、银行与非银行业务融合;
平安银行提出走“商行+投行+投资”道路,发展综合金融;
中信银行在“建设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愿景中,明确强化商行与投行联动、表内与表外联动;
招商银行也在“轻型银行”发展战略引领下,持续推进“投商行一体化”策略。
从当前成果看,兴业银行较为突出的优势体现于债券承销、并购融资、资产撮合等领域。
2024年上半年,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规模列市场第2位;承销境外债券规模列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第1位;承销类REITs规模列市场第1位。
投行业务服务集团重点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7%;大投行FPA余额超1000亿元的分行达15家。
相对拥挤的投行竞争,也让兴业银行不得不在在财富管理战线上推进。
2024年上半年,兴业银行零售AUM(零售客户总资产)规模达4.8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8%。
不过这一数字对比零售业务较强的头部银行也有差距。
同期,邮储银行AUM增长6.57%至16.23万亿元、招商银行AUM余额增长6.62%至14.20万亿元、江苏银行AUM增长11.7%至1.39万亿元。
兴业银行表示,未来将以“稳收益、增规模、拓客群”为主线,通过短债基金、混合债基、分红险等产品布局,积极应对市场震荡加剧、产品收益下行挑战。
作为旗下理财子公司,兴银理财前三季度日均规模则较去年增长3.89%,理财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19%。基金、保险代理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120.40%、26.90%。
过去的同业高光能否在行业争相角逐的轻资产领域得到延续,或许仍将成为兴业银行的长久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