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自称余华英儿子被罚,不容恶趣味式蹭流量

   时间:2024-11-06 10:01:25 来源:封面新闻作者:吴俊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我就是余华英当年5000元卖出的儿子,希望大家能原谅我的母亲,让我与母亲重逢。”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犯罪嫌疑人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于10月25日判处死刑后,有网民自称是余华英的儿子,在多个社交平台相继发布数条视频,引发大量围观。但这一切都是假的。

南京公安网安部门调查发现,该网民此举出于吸粉引流、赚取广告收益的目的。违法行为人吴某某,因在网上恶意制作、发布虚假视频,扰乱网络空间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目前已被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相关账号已被封禁。

这起事件非常恶劣。这些伪造的视频,几乎在余华英被宣判的第一时间就在网上曝出,可谓赚足了眼球。但这种恶趣味式蹭流量,却会带来极大的副作用。虚假的人物、杜撰的表演,极大地浪费社会关注,也会模糊事件的焦点。

本质上,余华英案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社会事件,背后牵扯着多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沉重、愤慨,甚至是悲剧,才是整起案件的底色。这时候突然冒出一个所谓的“儿子”,试图收割流量和社会同情,给本来严肃的事件上涂抹了一层怪诞色彩,也消解了社会的严肃思考。

很多人都没想到,在这样的案件里,竟然也会有人冒充、蹭流量。这或许也展现了互联网流量的另一面——只要有利可图,流量也会驱使一些人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

余华英刚判、儿子就在互联网上出现,这本身就十足可疑。平台应当及时发现类似信息,对信息真伪进行提示,并将线索同步给相关部门进行核实调查。

今年9月公安部门曾发布数据,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今年以来已办理网络谣言类案件2.7万余起,依法查处造谣传谣网民3.1万余人,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19.9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156.2万余条。

这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体量也提醒公众,在流量如此“诱人”的当下,对互联网上那些眼球效应惊人的内容,不妨让真相飞一会儿,别轻易被虚假信息带了节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