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感冒”一词是怎么来的?

   时间:2024-11-04 08:02:06 来源:封面新闻作者:赵静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感冒”一词是怎么来的?

1

秋冬时节,气温降低,有人因此感冒流涕。人们常说的“感冒”,古文作“风寒”或“风邪”,亦称为“感风”。感冒”对于古人来说是很严重的病,甚至会因“感冒”而去世。

2

但奇怪的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并没有风寒、风邪、感风等进化成“感冒”一词的记载。有一种说法是,“感冒”不是医学术语,而出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3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4

“馆阁”,是宋代管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的单位。按照规定,馆阁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如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登记请“病假”,这本请假簿也被俗称为“害肚历”。

5

到了南宋,有位叫陈鹄的太学生在馆阁中供

职,他在《耆旧续闻》里记录:“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他创造性地将请假簿称为“感风簿”。

6

当然,陈鹄信手拈来的“感风”,并非空穴来风。当时有一部叫《三因方》的医书,将疾病外因分为风、寒、暑、湿、燥、火。陈鹄借用其中的“风”,前面冠“感”字,故称“感风”,也就是受了风寒。

7

陈鹄随意一改,没想到“感风簿”一词从此

开始风靡官场。到了清代,官员们为请假多休息几天找托词,就集思广益,又将“感风”改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也比“感风”

更加生动形象。

8

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写

道:“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虽然清代官员想出的“感

冒”,离不开陈鹄的“感风”,但至少“感冒”比“感

风”更冠冕堂皇。

9

后来,“感冒”一词逐渐流传到民间,进而成为大家的日常用语。但其用意却发生了改变,常常指病症,如受了风寒、着了凉、身体不适等。但不管怎么说,受风寒请假时用“感冒”这个词还是被继承了下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