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江苏大学校园,秋风习习,金桂飘香,一片收获的景象。阅读学术文献、思考研究方向,参与师生探讨……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潘国庆早上8点就开始了他忙碌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潘国庆喜爱这种简单而规律的生活,他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这就是我最大的乐趣。”
在科研起步阶段,很多青年科学工作者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疑惑和不确定的探索。“研究方案对不对?方向可不可行?这条路还要不要走下去?”创新之路上,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答案。
在科学研究中,潘国庆也曾遇到过挑战和迷茫,但他并没有退缩。他说:“战胜困难的绝招就是专注,唯有专注研究才能实现突破。”
“思想简单,不爱说话,喜欢思考,默默做事。”潘国庆如此形容自己。也正因具有这得天独厚的性格优势,他才能心无旁骛、专注研究。
走上科研这条道路,潘国庆笑说,自己是命中注定。高中时他以优异成绩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习,之后又在南开大学高分子与化学专业攻读博士。
在其导师张会旗教授的影响下,潘国庆养成了极致严谨、不懈追求的科研精神。2014年,潘国庆同时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和欧盟玛丽-居里奖学金的支持,同时获得这两项支持的我国学者比例不足千分之一,这也为潘国庆的科研工作增添了信心。
之后,他又主持了多项国家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在Science、PNAS、JACS等顶级期刊发表学术成果,成为高被引学者。提及这些重量级成果时,潘国庆却很淡定地说:“让我引以为豪的科研成果应该是下一个。”
如何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解决新环境中的科学问题?从化学转向生物医学,在交叉学科研究领域,潘国庆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
“交叉学科研究,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说,特别需要具备时刻应对挑战的能力。”潘国庆表示,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保持初心、坚持专注,有所准备、未雨绸缪。
除科研工作外,潘国庆将自己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不断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崇高理想,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大局之中;要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把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作为最高追求。”潘国庆说。
他鼓励学生,敢于去不同的科研团队锻炼,不断拓展自己的背景知识;敢于走出舒适区、面对新事物,挑战交叉学科研究领域;敢于定高标准、高目标,关注社会所需,不要盲目追求热点、做短平快研究。
科研是“壮丽探险”,更是“长途跋涉”。潘国庆说,科研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要始终保持热情与担当,坚韧不拔、久久为功,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书写无愧于时代、国家和人民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