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焉:从快递员到畅销书作家
胡安焉本人供图
《我在北京送快递》
《我比世界晚熟》
《生活在低处》
2024年初秋,与胡安焉的面对面采访约在成都市青羊区图书馆。那里离他在成都的住处比较近,步行只需要十多分钟。2021年9月,胡安焉从北京来到成都生活,这里是他妻子的家乡。两个人过着简单的生活。胡安焉经常去青羊区图书馆看书、写作。45岁的胡安焉,气质安静、温和,能明显感觉到,当他的写作被更多人看到、肯定之后,带给了他足够的自信。
因为《我在北京送快递》,胡安焉被视作“素人作家”走红。1979年出生于广州的胡安焉,中专学家电维修专业。毕业后他辗转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多地,20年内断断续续打过19份工:酒店服务生、便利店店员、自行车店销售、服装店销售、加油站加油工、快递员……在漫长的打工生涯中,有一件事他始终没有放弃,就是亲近文学。
换工作的间歇期,胡焉然会宅在家中专注文学阅读和写作。他喜欢现代小说,一边细读一边学习着写。虽然他写的小说在很长时间内不为人所知,但这种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帮助胡安焉在局促、不安定的环境中,逐渐获得直面现实的足够勇气。写作帮助他消化、理解生活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人和事,并逐渐接纳被动、“社恐”、甚至有一定心理障碍的自己。
一篇自述文章出圈
写出打工人的辛劳温情
2020年4月,胡安焉将自己在广东顺德一家物流公司做夜间拣货工人的经历,写成一篇自述性文章《我在德邦上夜班的一年》贴在网上。在这篇文章中,胡安焉将自己真实日常的点滴和工作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该文广获关注和转发,胡安焉曾说,“这篇文章的读者反馈以及收入,比我之前10多年写的所有小说加起来都要多。”
由此,胡安焉被杂志、出版社编辑注意到,进而得到出书的机会。2023年3月,胡安焉第一本书《我在北京送快递》由浦睿文化出版。在这本书中,除了收录《我在德邦上夜班的一年》,还有胡安焉写自己在北京送快递、在上海便利店、自行车店等打工的更多经历和心路。一个平凡人打工20年的辛劳、私心、温情、正气,渗透在字里行间。一个普通人不为外人知的内心世界,被耐心细致清晰地表述出来,彰显出自我剖析的强大勇气和对人性的深入观察。
据出版方浦睿文化介绍,《我在北京送快递》销量近20万册。该书被多家媒体列入年度书单,并位列豆瓣年度图书榜首,还获得第二届行读图书奖,得到广泛关注和报道。其中《人民日报》评价这本书“应该加入市民生活必读书,让更多人了解社会运转背后各行各业的力量。”胡安焉和他的写作由此“出圈”。2024年,胡安焉又出版了两本书《我比世界晚熟》《生活在低处》,深入回顾童年和原生家庭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以及走上写作之路的坎坷与精神世界的平和与自足。这两本书销量都不俗。透过文学,胡安焉慢慢变得宽容、冷静,更有耐心、理解度。他的实际生活境遇也得到改善。
感受到温暖和善意
在写作中看到生命出路
从快递员到畅销书作家,这是胡安焉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励志重点,或许并不在于如何成功、如何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而在于一个普通人如何认识、接受自己、与自己达成和解,摸索出自己感到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胡安焉在书中对自我的剖析之深令人惊讶。比如他性格底色是温顺、内向、沉默,工作态度勤奋负责,待人友善,但为何很多工作都做不长?在他的梳理中,没有抱怨遇人不淑或者归咎周遭环境,而是更多反思自己的性格缺陷,“被动、敏感、社恐、迟钝、不自信、不喜欢和人发生冲突,不愿意与人竞争,在别人可以获得正面激励的多数事情上,感受不到激励。但是在别人不以其为阻力的事情,却经常形成负面的心理障碍……”尤其是涉及复杂又难堪的人际关系处境,他会感到精神受到极大的消耗。
“害怕被虚无的深渊吞噬”的胡安焉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需要找到新的动力,来抵抗生活带来的无意义感。在商场守服装店的时候,他会投入到看书当中。商场人声嘈杂,阅读会随时被问价格的顾客打断。
有一次他读到雷蒙德·卡佛的一篇小说,内心感到振奋,觉得有一个出路可能会把自己从这平凡、乏味、庸碌的生活中打捞起来,这个出路就是——写作。于是,他有意识地阅读文学作品并创作。海明威、卡佛、塞林格、契诃夫的作品以及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短篇集,成为胡安焉早期创作过程中学习、借鉴的作家作品。
他开始在刊物上发表小说,只是影响很有限。当时,网络论坛兴起。很多人在文学论坛上找到自己的文学同道、知音。胡安焉在一个“黑蓝论坛”上找到一块阵地,结识了很多朋友,交流文学理念和写作技巧。他开始感到温暖和善意,精神状态得到恢复,开始觉得“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我之前想象的那么糟。”
写作也是思考的过程
在有限选择中活出意义
虽然写出了快递员或者其他普通打工人的一部分真实状况,但胡安焉强调,他的写作不能代表别人,更代表不了一个群体。他写的只是自己的经验,写平凡的自己,写自己“如何接受和确立自我”,“写作过程也是我的思考过程,我想写的是,一个人在有限的选择和现实中,生活依然可以有意义——生活中许多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的困扰对人生更具有决定意义。”
一些读者会因为《我在北京送快递》中写的细节感到新鲜,但其实胡安焉曾经的那些同事,还在做快递员或者分拣员的那些人,他们反而不太会读他的书。“因为工作压力,他们普遍没有精力再去进行文字阅读。当然肯定有例外,只是这种例外的人,太少了。”胡安焉说。
能有比较安稳的条件做自己擅长、喜欢的事情,胡安焉感到幸运和感激。但是他也没有“好险!终于上岸了”的庆幸。“事实上我并不觉得我的所有打工经历都是不如意的。任何工作都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困难,人们都要面对各自的问题,都不容易,也都有坚持的理由。”他说
胡安焉在书中也提到,在北京送快递的最后一段经历中,他是能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并觉得精神愉快的,“当我把快件交给客户手里,看到客户满意甚至是兴奋的表情,听到客户悦耳的道谢语句,我的心里是快乐的——我感到自己有用,我的劳动对人有用。”
对于以后还会不会去从事快递行业,胡安焉的回答非常诚恳,他说自己不会刻意再去从事或者不从事这个行业,“目前之所以没有去做送快递的工作,主要是经济方面的考虑。如果以后自己在经济方面有需要,还是可以继续去送快递,我绝对不会因为自己出过书、上过电视什么的,就认为自己不该再做这种工作。”
设想假如没有因为文章出圈走红的事情发生,胡安焉说,自己应该还是像以前一样,打一份工赚些钱,然后歇一阵子写小说,就这样交替。“这种生活并不可怕。”如今虽然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但他心里并没有贬低“打工”的价值。“一个人,他的价值或尊严,跟他的外部成就关系不大,而是要看他本质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从来不认为写东西出版或发表,是比送快递更了不起、更崇高、更有价值、更成功的一个事情。”
对于未来的生活,胡安焉有清晰的心理预期、规划。在新作《生活在低处》中,他写道:“总有一天,不会很久,我会远离人们的视线,默默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包括未完成的写作计划,也包括写作以外的事,并以一种平静的心境度过一生。”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吴德玉
书籍图片由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