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细胞世纪 未来已来

   时间:2024-11-01 06:03:53 来源:新浪财经作者:郑浩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悉达多·穆克吉

了解细胞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其中蕴藏着医疗未来的前进方向,髋部骨折、心脏骤停、阿尔茨海默病、艾滋病、肺炎、肺癌、肾衰竭、关节炎——所有这些“疑难杂症”都可以被重新理解为细胞或细胞系统功能异常的结果。

认知的革新引领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快,我们将用细胞而不是药丸治愈疾病。从基因世纪到细胞世纪,通过这本书我们将理解医学和新人类的无限可能。

细胞理论颠覆我们对人体的理解

细胞生物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改变了医学的发展方向,同样,也改变了我们人类对自身存在与生活的认知。

以上这五项简洁的原则构成了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医学的支柱,它们彻底颠覆了我们对人体的理解。自此以后,医生诊断疾病时无须考虑盖伦体液、精神失常、内在癔症,也不必寻求上帝的旨意作为病因或治疗的依据。解剖结构的改变或症状表现的范围,均可追溯至细胞的改变与功能障碍。

新的学科建立并引领了细胞世纪的来临,我们开始接近疾病的本质。

1910年,保罗·埃尔利希与秦佐八郎博士发现了首个抗生素洒尔佛散,很快,抗生素就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种改变医学发展历程的治疗手段,通常针对微生物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的差异进行攻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种抗生素都是一种“细胞药物”,即一种依赖于微生物细胞和人类细胞之间差异的药物。我们对细胞生物学的了解越多,我们就能够发现更细微的差异,从而学会创造出更强效的抗菌剂。

细胞疗法通过细胞重构“新人类”

细胞疗法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早已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了很多事情。

我们正在见证一种新医学的诞生,即细胞被重新用作治疗疾病的工具,而这就是细胞工程。这是一个历经数百年的积累,包含着几代科学家与细胞的斗智斗勇。如果要给成千上万研究人员的辛勤血汗找一个代表,那就是勇敢坚强的埃米莉·怀特黑德。

她5岁时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经过多次化疗无效后,接受了CAR-T细胞疗法,这种疗法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攻击癌细胞。怀特黑德的治疗非常成功,她的免疫系统通过武装T细胞杀伤癌症得以重建,骨髓与血液中都检测不到癌症标志物。她令人惊叹的痊愈,改变了细胞疗法的历史。后来,埃米莉·怀特黑德每年拍摄照片以纪念治愈癌症。

或许,一种新型疗法正在诞生。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新型人类。“新人类”不是指科幻和英雄电影里拥有超出常人能力的人类,而是一种通过修饰细胞重新构建的人类。

细胞技术或成达摩克利斯之剑

随着遗传学与细胞工程的联合力量触及人体与人格的新深度,“道德景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摆脱疾病蹂躏与增强人类特征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当人类掌握了操控生命的技术,却无法约束持有技术的人,细胞技术就会变成悬在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如今,细胞工程已经允许我们利用重编程细胞重建部分人体。随着人类对这个领域的理解不断深入,新的医学与伦理难题已经出现。

目前,全球的医学与科学社团正在忙于制定监管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规则与标准。一些人呼吁实施国际禁令,但是缺乏强制执行的权力;另一些人则希望允许使用基因编辑来治疗极度痛苦的疾病,然而什么样的疾病才符合条件呢?

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已经打开了细胞的黑箱。如果现在就把箱子关上,那么可能会错失未来良机。这些争论不会轻易得到解决。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甚至是一种妥协的方式,唯一的途径是确保关于科学干预限制以及细胞技术前沿的议题一直摆在桌面上。

我们对细胞的认知需要和细胞技术一起成长。

人类可以成为更好版本的自我

细胞向人类揭示了全新的世界。生命之中有生命,复杂的生物体是由微小、独立、自我调节的单元组成的集合体。人类是由这些生命单元组成的生态系统。

自19世纪施莱登与施旺创建了细胞学说,不到两个世纪,人类便已经可以操控细胞创造“新人类”,细胞生物学已经成为影响现代医学最重要的原理。

对细胞的基础性发现推动了新药的研发,带来了一系列新疗法,催生了新型医学。例如,骨髓移植、体外受精、基因疗法、脑深部电刺激、免疫疗法,这些技术源自我们对于细胞知识的理解,并挑战了我们对人类构成与功能的概念。

我们可以命名细胞,甚至细胞系统。我们曾经认为细胞的基本特征是人类的宿命,然而如今,我们开始把这些特性视为合法的科学研究领域。无数科学家的努力让细胞褪去神秘的面纱,但是细胞本身无法完全解释生物体的复杂性。我们对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还是存在理解上的空白。我们需要考虑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将整体论引入细胞生物学。

细胞世纪,未来已来。跟随《细胞传》感受细胞生物学的历史与未来,探索医学与新人类,用生命读懂生命。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人类可以成为更好版本的自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