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近期面临严峻挑战,票房与观影人次均出现显著下滑。尽管元旦和春节档期曾创下近四年最高票房,但随后市场迅速降温,端午档、五一档及中秋档的票房均大幅缩水,暑期档更是暴跌43.5%。刚刚过去的国庆档,尽管票房略好于预期,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较大跌幅,显示出中国电影市场存在深层次、结构性问题。
国庆档的主力影片包括《志愿军:存亡之战》、《749局》等多部影片,但最终票房表现平平。其中,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存亡之战》虽然成为国庆档最大赢家,但与前两年的头部主旋律电影相比,票房仍显惨淡。观众对新型主旋律电影的审美疲劳,以及影片未能拓展领域与范围,是票房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
另一部备受瞩目的影片《749局》则因口碑崩塌,票房迅速下滑。尽管该片在预售阶段表现强劲,但上映后观众反馈极差,豆瓣评分低至4.4。观众普遍认为影片与预期严重不符,被预告“骗”进电影院的他们纷纷表示失望。
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颓势,根源在于套路化创作与观众需求之间的矛盾。老导演和中生代导演均陷入路径依赖,过度信赖自己的创作和经验,导致作品与观众隔绝。同时,热门档期已失去点石成金的能力,过度依赖热门档期导致国产电影“腰部”力量逐渐衰弱。
面对挑战,中国电影市场需要大破大立。目前电影行业过度依赖于票房收入,中小成本投资的多样化影片难以找到其受众。电影生产需要更加理性,生态需要更加健康,才能让行业走出沉疴。只有提供更多好内容,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才能让各环节上的所有参与者获得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