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供应链基础和「小单快返」模式的极致运用塑造了SHEIN的成功,如今这种思路正在被更多行业所借鉴。
注意到,今年初正式上线的一站式跨境配镜平台Prime Particle,就是致力于通过数据和AI赋能眼镜供应链,整合中小工厂资源,结合前端订单需求对上游库存和空余生产力进行调度及分配,为消费者提供更多SKU和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Prime Particle绕开了传统眼镜行业复杂的经销环节,直接连接工厂与消费者,实现快速上新和高周转模式,希望以此打造眼镜行业的「SHEIN」。
Prime Particle创始人兼CEO孙敬轩曾在美留学、创业10年,回国后进入国内成镜出口量前三的眼镜公司工作多年,熟悉行业采购和眼镜生产制造全流程,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和电商业务经验。
据孙敬轩介绍,Prime Particle已经进入日本和美国市场,业务上线半年基本可以实现盈亏平衡。目前,Prime Particle已完成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
从三个月到一周,「快」从哪里来?
过去眼镜产业按季度上新,一副眼镜从设计研发、工厂接单制作,再到经销商和零售门店,往往需要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加价率普遍在8-10倍。
传统货架电商和直播电商渠道的眼镜产品虽然更平价,但对履约环节要求高,要考虑库存积压和仓储成本,更适合卖标品、缺乏个性化,且不适合投放预算有限的中小商户。
在商业世界,创新不是从无到有,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在电商和互联网发高度发达的中国市场尚且如此,欧美日韩等地区的眼镜售卖模式则更为传统。正是看到了海外眼镜消费需求与服务体验滞后之间的巨大落差,孙敬轩决定抓住这波机会,从数字化改造眼镜供应链入手,把中国工厂的优质产品直接卖给海外消费者。
图源Prime Particle官网
Prime Particle拥有超5000个SKU,每周上新量可以保持在600以上,是目前SKU数量最多、上新最快的独立配镜平台。消费者进入Prime Particle网站,可以自行搭配镜架的款式、花色,镜片的度数、功能、颜色等,支付下单后,日本市场的履约周期在3-7天,美国市场是7-14天。
「多」和「快」从哪里来?
首先,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眼镜生产制造供应链,比如丹阳一个县级市就生产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镜片,只要不断拓展产业带工厂资源,Prime Particle在上新时就能够有足够多选项。
其次,传统眼镜工厂的数字化程度其实很低,Prime Particle开发了一套智能QCERP系统,能够进行工厂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通过数据协同,Prime Particle可以了解不同工厂的产品、库存和生产情况,就能对前端订单需求进行智能分配。其中镜片属于通货以接单制为主,镜架款式差异大,以系统智能分配订单为主。
这套ERP系统实际上是对中小工厂的库存和空余生产力进行了调度。通俗来讲,就是消费者下单的商品,原则上几乎可以看作是「现货」,镜架厂会把现货发给周边镜片厂,镜片按度数加工只需要1分钟左右,成品交付可以压缩到几小时内,工厂完成在线质检后,选择「自动发货」,平台合作的国际物流公司会接管后续环节。
图源Prime Particle
孙敬轩介绍,“下午2点前接单的工厂可以做到当天发货,2点后接单次日上午10点发货。”目前Prime Particle已经拓展近200个工厂接入系统后台,随着合作工厂数量提升,产品的丰富度和上新速度也得到了保障。
除了款式多和履约快,在质检环节,Prime Particle是通过智能QC检测在线完成,工厂只需有一个人上传实时拍摄的各项质检信息图片,出现质量问题即时更换,最后进行手动确认和交货即可。这保证了每一副眼镜在出货前都经过了质检,而非传统工厂惯用的人工抽检。
据悉,Prime Particle目前的退货率在3%,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眼镜产业升级:平价、时尚和智能化
没有店面、没有库存成本、完全线上销售的Prime Particle,能够提供比零售门店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在保持低价的同时又能够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
目前Prime Particle站内眼镜的主力价格带在几十到几百民币不等,4个月内海外市场客单价从37美金提高到50美金。一方面,因为款式众多且价格较低,部分消费者会一次性选购多款眼镜作为日常搭配;另一方面,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较好也吸引了种子用户的复购。
在营销方面,现阶段Prime Particle的重点主要放在ins、X和TikTok 三个平台,近三个月投流的综合ROI提升至2.24。
据孙敬轩介绍,目前Prime Particle的月度客户复购率在20%以上。
对眼镜消费来说,能够在较短的周期内让用户进行复购,其实并不容易。但当获取的成本足够低、产品又能够凸显个人审美,成为自我表达的一部分时,眼镜就会越来越向一种时尚产品所靠拢。而流行时尚对应的恰恰是变化和迭代,如果单个消费者复购率能够不断提升,也会进一步带动眼镜上游产业产值的增长。
图源Prime Particle官网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显示,全球眼镜市场规模在2023年就达到了1833.6 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都将保持8.5%的年复合增长率。
在这样一个千亿美金消费市场,线上化的渗透率只有15%。这意味着,工业数字化和互联网模式不仅改造着眼镜供应链,也确实在重塑这个传统行业的消费体验,而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也在试图摘掉眼镜与「暴利」相挂钩的标签。
与服装行业类似,眼镜属于轻加工产业,中小规模工厂众多,生产相对灵活,但缺乏流程管理和数字化能力。尤其是经历疫情三年,传统的展会获客、代工接单模式受到冲击,很多中小工厂订单量减少,部分生产力闲置,为了拓展更多渠道,这两年才有很多商户开始尝试1688等批发和跨境采购平台。
传统代工接单模式被打破,新的产业生态与市场环境才能够孕育出新的平台玩法和模式。
Prime Particle从创立开始,就希望能够借鉴服装行业「小单快返」的模式,对生产和消费双端的效率都进行重塑。
在生产端,通过不断整合产业带工厂资源,获取商户库存等数据,Prime Particle能够对上游库存和闲置生产力进行调度,实现眼镜的快速交付和持续上新;在用户端,消费者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更低的成本买到一副个性化的眼镜产品。
Prime Particle目前仍处于业务拓展和起步阶段,但孙敬轩想做眼镜行业的「SHEIN」,让消费者实现一键配镜自由的同时,也带动更多产业带工厂和商户的生意增长。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大模型能力的接入也让Prime Particle在提升前端交互体验和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取得了进展。
图源Prime Particle
目前Prime Particle站内的文案内容、模特产品展示图均由AI生成,而在选购环节,AI智能导购、在线瞳距测量和虚拟试戴等功能,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确定性的决策依据。
据悉,Prime Particle目前也在接触VR眼镜品牌,尝试建立B2B配镜合作,挖掘新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