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1995年,一座西周古墓出土3秒点火“打火机”,竟是神秘“阳燧”

   时间:2024-08-24 16:49:23 来源:大力财经作者:唐云泽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995年8月,陕西传来一则震动世界的考古大发现!一座西周古墓中出土了“3000年前神器”,可以3秒点火,堪比现代太阳能!

当年的《人民日报》还专门发表专稿文章赞誉这项重大发现,称其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法国国际广播电视台还对此做了专访向全世界播放,英国的华侨中学更是将这项发现列入中学课本。

那么,这件“3000年前的神器”,到底是什么?值得全世界为之震动……

这件神秘的东西,曾经出现在众多古籍记载中,古人叫它“阳燧”。

西汉淮南王刘安和其门客所著《淮南子》中,便有对阳燧的描述:

“阳燧,金也。取金盂无缘者,执日高三四丈时,以向持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之,吹之则燃,得火。”

明代医学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

可见,所谓的“阳燧”,应该是古代的点火装置,被称为“火镜”。

然而,在此之前,所有的考古发掘中,从未有人真正见识过“阳燧”的实物,它就像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忽远忽近……

一直到了1995年的5月,陕西省扶风县的黄推村发现了一座西周墓葬。

这个困惑了大家多年的“谜团”终将揭开!

当时,周原博物馆负责墓葬的考古发掘。这座古墓已经惨遭盗墓贼的毒手,被破坏得非常严重。

现场的清理中,只是发现了几枚散落的细碎金器、以及殉葬的马骨牛骨等。随后,有队员在一片杂乱中发现了一枚“铜镜”。

之所以叫这件东西为“铜镜”,是因为它为圆形,直径8、9厘米,和人们印象中的铜镜很类似。

但是,年轻的考古队员却又有些疑惑!这铜镜为什么又别具一格?竟然是“凹陷”状的?

古代的铜镜,正反面都为水平的平面,这样才能起到镜子的照射作用。可这件“凹镜”造型这么奇怪,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为了慎重起见,这面“怪镜”辗转便到了周原博物馆馆长、著名的西周考古专家罗西章的手里。

罗老仔细测量了“怪镜”的尺寸:直径8.8厘米,厚0.19厘米,圆形凹状,青铜质地,重95.47克。在其背面的中心位置,有一个凸起小钮。

其实,第一眼看到这件东西,罗老已经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自己好像见过!

终于,一段二十年前的记忆被慢慢唤醒!

1972年的时候,陕西要修建刘家沟水库,当时在修建工地上发现了距今三千年的西周墓葬。罗西章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也参与了那次发掘清理。

正是在那座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奇怪的铜镜。

当时大家也把他叫作“铜镜”,其造型和如今的这一件非常相似。

不过,七十年代不比现在,大家找不到这件铜器的真正用途,便也没有深究,这件“悬案”也算是留下了个尾巴……

二十年过去了,如今的罗西章早已经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西周考古专家。因此,对于揭秘这件“怪镜”的用途,有了更多的自信。

因为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答案!

这件东西有“凹面”,那么它会不会就是史料记载中出现过的神秘“阳燧”?

古籍中的阳燧,总是与“火”相伴,而凹镜有聚光作用,可以将太阳光聚集成为火源!

虽然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古人,不可能明白“凹面聚光”的科学道理,但是聪明的他们一定学会了利用这种神奇的现象!

随后,“怪镜”被委托给了西北光学仪器厂做了相关测定,证实其曲率半径为20厘米,确实是一面标准的球面镜!

尽管有了科学数据做支撑,心思缜密的罗老还是不放心。他决定复制一面怪镜,并当场做点火试验……

1995年8月,复制的怪镜已经完成。

这一天,周原博物馆的户外空地上,除了罗西章以外,还有一名瑞士的考古专家现场见证。

只见罗老将一小团宣纸放在引燃位置,然后拿起怪镜将凹面对准太阳,一秒、两秒、三秒……

轰!宣纸突然被点燃!其速度之快,让现场所有人惊讶不已……

试验成功了!这件已经锈迹斑斑毫不起眼的“怪镜”,正是三千多年前的古人利用“凹面镜聚光”原理,创造出来的“点火器”!

仔细想想,那可是在遥远的西周啊,多么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陕西发现的“西周阳燧”,成为了“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的人工金属取火用具”!

这个考古发现,也再一次唤起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难怪《人民日报》会热烈的称其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中国人,真的太伟大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